铃木贯太郎内阁与战败·第二十一

繁体

铃木贯太郎内阁与战败·第二十一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

出自————《***补给战》

出自————《战争通史》

   铃木内阁成立

   小矶国昭内阁接替东条内阁,任期不长,执政仅8个月,在美军冲绳登陆后,很快于1945年4月5日宣布总辞职。

   4月7日,枢密院议长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千叶县人,历任海军次官、联合舰队司令官、军令部长和侍从长)组织内阁。

   新任陆军大臣 为阿南惟几大将(大分县人,历任侍从武官、东京幼年学校校长、陆军省兵务局长、人事局长、陆军次官和航空本部部长),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大将留任。外务大臣为东乡茂德,大藏大臣为广濑丰作,军需大臣为丰田贞次郎海军大将(历任海军次官、商工大臣、外务大臣和日本制铁经理)。

   陆军向首相提出如下三个条件:

   (一)把战争进行到底;

   (二)实现陆、海军的联合作战;

   (三)陆军为本土决战而确定的各项措施应坚决贯彻执行。首相答应尽最大努力满足要求。

   德国投降后,战争终于成为日本一家同世界列强之间的战争。

   通过6月6日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和7日的内阁会议讨论,最后在8日的御前会议上,决定了《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基本大纲》。大纲规定:

   (一)将战争进行到底,以维持国体,保卫皇土,确保民族将来发展的根基;

   (二)迅速加强皇土决战态势,集中***主力;

   (三)在国内,确立贯彻国民战争基本精神的各种态势,俾得举国一致,适应皇土决战。

   为达到维持国体和保卫皇土的目的,决定采取强硬态度,将战争进行到底。

   决定国策基本大纲的前提是:

   (一)就我国国力和作战能力而言,船舶保有量只有100万吨,加之油料不足,从实际损耗看,至1945年底,海上运力将损耗殆尽。

   (二)钢材只能生产前一年同期的1/4,下半年无法建造新船。

   (三)铁路运输量为前一年的1/2,下半年直达运输将不复存在,只能进行局部地区运输。

   (四)下半年,盐将难以获得,实难保证火药生产。

   (五)油料包括航空用油下半年也将告急。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海上交通终于被切断。石油实施紧急抢运,最后一次装载南方石油的油船于1945年2月19日通过关门海峡。此后,为准备本土决战,于5、6两月,用潜艇强行运回航空燃料,但数量微乎其微。5月,美国潜艇竟出现在日本海。

   (六)武器的批量生产难以为继。

   从前面的叙述看,这6条是能充分理解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物质国力和作战能力的前景日益暗淡.现在已到最后关头,下半年战争将难以进行。

   船舶损失殆尽。钢铁生产中断,飞机和武器的生产也都难以为继。当时的国策就是基于这种判断,为实施本土决战而制定。铃木内阁步履维艰。

   陆军决心实施本土决战,加紧部署。

   1945年6月10日,天皇下令实行地方总监府官制,废除东条内阁于1943年7月实行东京都制(首任都长西尾寿造陆军大将,曾任教育总监和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时建立的地方行政协议会。这一适应本土决战的国内体制,将全国划为八个地区,分别设置地方总监府和府、县官厅,总监由总监府所在地的知事兼任,负责领导本地区的知事和中央省的地方派出机关。

   八个地区是北海道、东北、关东信越、东海北陆、近畿、中国、四国和九洲,旨在加强与陆军各军管区司令部和海军各警备府之间的联系。

   结束战争的设想

   一定会有人责问:日本已被逼到这种境地,那么在战前曾否设想如何结束这场战争?

   在战前的御前会议上当然决定了结束战争的设想。日本的腹案是:

   (一)占领南太平洋的要地,确立政略和战略长期不败的态势,从而使美国丧失继续作战的意志。

   (二)诱出美舰队加以歼灭。

   (三)使蒋介石政府屈服。

   (四)与德、意合作迫使英国退出战争。

   从前面叙述中即可了解,四项中的任何一项都是难以实现的。仅靠德国的国力迫使英国退出战争也是过于奢望。

   战争的结束应最后进攻敌人首都,迫使敌缔结城下之盟。但是,1940年夏,我以攻占的武汉三镇为基地,对重庆实施大规模轰炸,并进攻宜昌,日中和平似乎出现良机。再打下去,打到哪儿是头呢?就我国国力的限度而言,不得不放弃更远的进攻。

   杉山参谋总长曾在对美英开战前的御前会议上陈述,帝国不掌握以进攻作战挫败敌人,迫使敌丧失作战意志的手段。在フ号作战一节中也指出,敌人对我南方基地和本土实施大规模攻击,而我对敌人本土仅实施一次发射17发炮弹的潜艇攻击,并在“フ”号作战中以少量气球炸弹连续袭击一冬。这如实地反映了敌我作战能力和国力的巨大差距,日本就不得不考虑通过外交途径来结束这场战争了。

   连腹案第一项确立长期不败的态势都未能实现,只好说无可奈何了。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失败以后,日本就只有以降求和。

   原子弹袭击

   1945年8月6日早上8时15分,美军在广岛市投下一枚原子弹。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说,对广岛实施了原子弹袭击。我国是10日下午确认此事的。

   起初有人说可能是美军使大量特大型炸弹同时在空中爆炸。8月8日,陆、海军和技术院派人作实地调查,其破坏力异乎寻常。现场疮痍满目,惨不忍睹。这方面最高权威理化研究所的仁科芳雄博士也参加了实地调查。在10日下午至11日中午召开的政府联席会上,与会人士断定美军投下了原子弹。

   当时我国认为,美国虽然在研究原子弹,但尚未达到制造阶段。结论是我国最好优先研究电子器材。

   然而美国对原子武器的研究已经结束,于1945年6月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在日本使用原子弹,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

   据说那枚原子弹的爆炸威力为2万吨梯恩梯炸药。加上美军于8月9日11时2分在长崎投下的那枚原子弹,即在世界上首次在我国投下的两枚原子弹,其爆炸威力相当于4万吨梯恩梯炸药。

   飞机投下的1吨级炸弹有600公斤炸药,所以一枚原子弹就相当于当时1吨级炸弹33,000枚。

   当时我国梯恩梯炸药的生产能力是,1937年11,500吨,1941年31,500吨,1944年最高达39,400吨。我陆、海军一年生产的梯恩梯炸药只相当于美军投在广岛和长崎的两枚原子弹。

   由此联想到当今美苏两国拥有大量的原子弹和威力巨大的氢弹,一旦使用,其悲惨情景将令人毛骨悚然。

   梯恩梯炸药是火药中威力最强大的,以化学工业的副产品为主要原料。1941年至1943年,梯恩梯炸药约占我国全部炸药产量的60~63%。但是,随着重工业减产,其所占百分比在1942年以后逐渐下降,至1944年降为50%,1945年更降至37%。主要炸药已让位于威力较弱的高氯酸铵炸药等代用品或新炸药。

   这也说明我国作战能力和国力的衰退情况。这时政府分为两派,争论不休,一派在原子弹袭击后想结束这场战争,另一派则主张把战争进行到底。

   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早在1943年11月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斯大林三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会谈时,斯大林就日本问题提出保证: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后3个月即参加对日作战。

   1945年2月4日上述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公报于会议结束后的2月12日公布于世。雅尔塔协定是三国的秘密协定。

   关于对日关系,协定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2个月至3个月后,苏联将参加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当时苏联提出了很多条件,有关我国的条款是三国领导人同意将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划归苏联所有。

   1945年4月5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会见我国佐藤尚武大使,递交了苏联政府关于废除《日苏中立条约》的声明:“日苏中立条约签定于苏德战争和日本对美英争战以前的1941年4月13日,但以后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日本援助其盟国德国进行对苏战争,并与苏联的盟国美、英交战。在这种情况下,日苏中立条约已丧失其意义,不可能继续存在下去。因此,苏联宣布,条约在明年4月期满后将不延长。”

   日苏中立条约的有效期为5年,只要一方在期满前一年不通知废除,将自动延长5年。

   苏联无视条约有效期到1946年4月,在希特勒于1945年5月1日自杀,德国于5月8日无条件投降之后,立即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将其西线兵力大量运往苏满边境附近。我军获得了这方面情报。相反,日本倍守信义,关东军的主力部队几乎都抽调他地,装备器材也送回国内加强本土决战的军备。

   如前章所述,关东军通过“彻底动员”弥补抽调部队后的空白,部队装备极差和训练不足都是难免的。至1945年,关东军大部分为紧急组建的部队。

   1945年8月8日下午5时(日本时间8日晚11时),莫洛托夫外长向佐藤驻苏大使单方面通知,“苏联政府宣告自8月9日起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8月9日零时,苏军从东部国境及满洲里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同日,苏军进攻库页岛南部。苏军还在我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后的8月28日攻占择捉岛,于9月1日攻占色丹岛。

   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齐聚柏林郊外的波茨坦森林举行会议,会后以杜鲁门、丘吉尔、蒋介石的署名发表了《波茨坦公告》。

   (一)欺骗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

   (二)盟国必须占领日本,直至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成立,及直至日本制造战争之力量业已毁灭时。

   (三)日本之主权必须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

   (四)日本军队应全部解除武装。

   (五)严厉制裁战争罪犯,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必须予以消除。

   (六)日本将被允许维持其经济和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之工业将被禁止。

   (七)在达到上述目的及成立一倾向和平及负责之政府以后,同盟国占领军队当即撤退。

   逼迫我国立即作出决择:日军按照这些条件无条件投降呢,还是日本走向毁灭。公告规定:

   “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予以适当及充分之保证。仅此一途,否则日本将迅速完全毁灭。”

   1945年8月9日上午10时半,日本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问题,但议而不决。下午2时半,内阁会议进行讨论,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于晚上10时休会。问题的焦点是“维持国体”。

   晚上11时,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皇宫地下防空洞内召开,天皇亲自出席。天皇陛下结束战争的决心很坚定,会议在3比3的分歧情况下,难以按“圣断”统一。此次会议于10日凌晨2时20分休会。

   10日凌晨3时,内阁会议开会,同意天皇的圣断,无人表示反对。于是,日本立即通过瑞士、瑞典政府,向美、英、苏、中四国转告如下的回答:

   “在不包括要求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的谅解下,帝国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2日零时许,日本收听到美国广播的同盟国对日本意见的答复:

   (一)自投降之时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置于执行投降条款而采取必要措施之盟军最高统帅的制约之下。

   (二)按照波茨坦公告,日本国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确定之。

   从维持国体的立场出发,对立的意见争执不已。13日上午,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开会,意见未能统一;下午4时内阁又开会,仍未取得一致意见。

   1945年8月14日的御前会议

   日中战争以后,日本为决定重要国策经常召开御前会议。8月14日上午11时,最后一次御前会议终于在皇宫防空洞内举行,由天皇亲自召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成员、枢秘院议长平沼骐一郎和全体阁僚共25人出席了会议。

   铃木贯太郎首相首先起立禀奏:内阁会议未取得一致意见,烦劳圣虑,不胜惶恐。现请陛下亲自听取反对意见,再乞圣断。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军令部总长丰田副武、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分别申述对维持国体的忧虑。陆军大臣阿南奏称:愿继续战斗,死里求生。

   最后,天皇陛下发言:

   “反对意见已分别听清。朕意与前次所言无变。朕熟虑世界现状与国内情况,认为不宜继续交战。不管朕将如何,也要拯救万民性命。继续交战,国家将化为焦土,万民更受苦难,朕诚难忍,也不能告我皇祖皇宗在天之灵。

   此际宜忍其难忍,受其难受,同心协力,以图将来之复兴。念及迄今战场阵亡和以身殉职者及其遗族,不胜悲叹。朕对作战负伤、蒙受战难及丧失家业者之生活深表忧虑。

   此际任何需朕出力之事,在所不辞。须向国民发出号召时,朕将随时站于话筒之前。普通国民迄今毫无所知,遽闻此项决定,冲击将是巨大的。”

   据说,陛下珍惜万民生命的恳切言辞,使会场长时间地淹没在呜咽啜泣声中,感人至深。

   历史性的御前会议在中午时分结束。

   敌机撒传单宣传盟国的答复。这样下去,全国有混乱的危险,于是赶紧起草停战诏书。但又出现反对意见或要求修改的意见,诏书定稿至14日下午8时半才送呈陛下。停战诏书在天皇圣裁下达后,经大臣的副署,于晚上11时采用《官报》号外公布,立即通过瑞士和瑞典政府转告同盟国。

   阿南惟几陆军大臣在作出此项最后决定之后,于15日黎明前写下遗书:“沐浴大君隆恩之身无片言可遗”,坚信神州不灭,在其官邸剖腹自尽。

   负责首都防务的第12方面军司令官田中静壹大将(兵库县人)于8月24日自尽,陆军航空本部部长寺本熊市中将(和歌山人)于8月15日自尽。此外,大本营作战课的年轻参谋晴气诚少佐于8月17日自尽。晴气少佐负责马里亚纳群岛方向的作战,敌人开始进攻时就想立即赶赴现场,因敌人掌握制空权未能成行,以后深感内疚。

   进入9月,第1总军司令官杉山元(元帅,历任陆军大臣、参谋总长和教育总监三陆军最高职务)夫妇于9月12日双双自尽。第1总军司令部的吉本贞一大将(德岛县人,6月22日以前任仙台第11方面军司令官)于9月14日自尽;筱塚义男中将(曾两度任陆军士官学校校长,于1942年6月转入预备役)于9月17日自尽。

   战败与我远征部队

   军队在结束战争时禀承诏谕,同意投降和解除武装,没有出现大的混乱,诏书公布后即服从大元帅天皇的命令。这唯有感谢天皇的圣裁。

   为向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和南方军转达圣旨,天皇分别派遣了第1总军参谋竹田宫恒德王中校、军事参议官朝香宫鸠彦王大将和坦克第4师师长闲院宫春仁王少将等敕使。停战时,陆、海军共717万人(陆军541万,海军170万)。海外陆军由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长野县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东京人)和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元帅(山口县人)统率。

   中国派遣军包括驻台湾的部队,共33个师。其全体官兵根据蒋介石总统“以德报怨”的号令,很快遣返完毕,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也于1949年2月遣返。日军在中国本土阵亡455,700人。

   南方军43个师的官兵遣返日本较快。这是由于总司令官寺内元帅和敌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海军上将(英国人)都是伯爵和贵族,而且两员大将的先父是1902年日、英同盟缔约时的签约人,因而在遣返工作上得到大力协助。可惜寺内元帅于1946年6月12日在马来西亚的昔加末病逝。

   关东军33个师(含驻朝鲜部队)的官兵遣返就不那么顺利了。

   1945年4月5日苏联单方面废除尚有一年期限的日苏中立条约,同年8月8日向我宣战,9日越过满洲及库页岛的国境,虏掠我军民作为俘虏拘押在西伯利亚,强迫从事各种苦役十年有余,使我付出了巨大牺牲,在苏联境内病死达52,700人。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迟至1956年6月才获释回国。

   苏军于停战后的1945年8月28日在我北海道的择捉岛登陆,于9月1日在色丹岛登陆,一直占领至今。今天苏联占领的择捉、国后、色丹、齿舞四岛,根据后面叙述的明确无误的依据,决不属于千岛群岛。唯独关东军官兵被苏联一意孤行地无理折磨了10年之久。

   圣裁拯救了日本。国民生活已从赤贫出色地提高到了今天的水平。

   停战前后的我国国力

   《波茨坦公告》第6项 [ 译者注:应为第11项 ] 允许日本维持其经济和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的工业不在其内,兵器工业自然在停战后随着第4项 [ 译者注:应为第9项 ] 日本军队完全解除武装的执行而全部崩溃。限于制造武器的特种钢和铝的生产当然也遭到彻底破坏。恢复特种钢生产用了几年时间,随着汽车生产的发展而再次发展。制铝工厂早在战败以前就因原料枯竭而停工,战败后被指定为赔偿项目,最后解体,长期不能生产。制铝工厂在1945年9月即战后的第2个月至12月的4个月内,仅生产了33吨铝。今天,铝产量已上升到120万吨,但现在电费上涨,在国内生产铝不合算,同业界感到十分苦恼。

   从工业生产指数看,战败的1945年不用说了,1946年也略有下降,不要说同昭和初期相比,就连大正(1912~1925年)初期的水平也未达到。例如,钢材是1926年的1/3,石油也是1926年的1/3,煤炭是1926年的70%。

   粮食和农、水产指数自1943年即直线下降,最低降至1943年的60%,例如大米,每人的平均配给量1946年较1945年更低,仅及战时平均数的45%,全体国民都为购买粮食疲于奔命。

   如图所示,其他物资也几乎都同样下降。全部物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物资以战败的1945年产量最低,第二年立即回升;另一种物资则以战败的第二年1946年产量最低,从1947年开始回升。前者包括电力、电气机械、肥料、石油和棉布等,后者包括化工产品、煤炭和钢材等。

   如果实施本土决战,人和物将导致毁灭性损失。如上所述,生产在停战以后或停战一年以后立即进入回升阶段,但本土沦为决战战场,生产能迅速恢复吗?生产即使能够恢复,大概要推迟很长一段时间,或者国土疮痍满目,生产恢复不到今天的水平。

   人们深感天皇圣裁之可贵。

   情况如天皇在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所指出:“此际宜忍其难忍,受其难受,同心协力,以图将来之复兴。”

   “战后时期结束”,留下一个领土问题

   在战后第10年的1955年,《经济白皮书》宣布:“战后时期结束”,经济国力回升到战前水平。这出现在鸠山一郎首相时期。

   1972年5月15日,当时的首相佐藤荣作在冲绳归还日本时宣布:“战后时期结束”。

   战后唯一遗留问题就是北方四岛归还日本的问题。

   北方四岛包括齿舞群岛102平方公里(系根宝市齿舞町的岛屿,由水晶岛、秋勇留岛、勇留、志发和多乐岛组成,最近的贝壳岛,距根宝市纳沙布角仅3.7公里,面积相当于小笠原群岛106平方公里),色丹岛255平方公里、国后岛1,500平方公里(约为佐渡岛的两倍)和择捉岛3,139平方公里,合计4,996平方公里,将近5,000平方公里,是冲绳的2倍多。

   北方四岛的战前人口为16,600人。

   如前所述,我国于1854年(安政元年)在下田与俄国缔结的安政条约即日俄通好条约,已确定了我国北海道与千岛群岛的边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首脑经常会谈协商战争事宜。最早是1941年8月14日 [ 译者注:12日 ] ,英、美首脑在大西洋的军舰上举行会谈,签署了《大西洋宪章》,接着,1942年1月1日,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26国《联合国家宣言》,苏联也参加了。1943年1月英、美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谈;同年8月8日 [ 译者注:开罗会议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举行,《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公布于世。 ] 美、英、中三国发表《开罗宣言》,宣称坚定了完成对日战争的决心,但是盟国不怀任何领土野心。

   1945年7月26日,英、美、中发表《波茨坦公告》,我国在8月14日夜11时接受了公告,完成一切手续并结束了战争。

   当时苏联没有在《波茨坦公告》上签字,履行1943年8月 [ 译者注:11月 ] 签订的《开罗宣言》的条款,使宣言规定日本国的主权限于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及吾人决定之其他小岛,并宣布盟国不怀有任何领土野心。

   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告对日宣战,9日越过满洲及库页岛的国境线发起进攻。在我国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后的1945年8月28日,苏联在择捉岛登陆,并于9月1日在色丹岛登陆,从而占领了北方四岛,驱逐居民,于1946年2月20日宣布:“库页岛和千岛归苏联所有”,直至今日。

   苏联认为领土问题尚未解决,不在1951年9月的旧金山和约上签字。

   1956年,鸠山首相赴莫斯科签定《日苏联合宣言》,恢复了邦交,但是不归还北方四岛不能考虑缔结和平条约。

   1978年4月16日晨6时,我迎着寒风,站在纳沙布角,眺望贝壳岛,抚今追昔,深感北方四岛不归还,战后时期就没有结束。

   “战后时期结束”了,还留下一个领土问题。

小矶国昭内阁·第十九

小矶国昭内阁·第十九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太平洋方向绝对国防圈最重要的一环马里亚纳群岛失陷后,东条内阁引咎提出总辞职。接任的小矶国昭(陆军大将)内阁在1944年8月19日的第8次御前会议上决定了下述最高方针: (一)彻底集中现有作战力量及本年度末可以用于作战的..

马里亚纳群岛争夺战·第十八

马里亚纳群岛争夺战·第十八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仓促防御的我陆、海军 1944年2月25日,天皇任命小畑英良陆军中将任马利亚纳地区的第31集团军司令官。小畑中将于1943年5月曾任第3航空军司令官驻南方前线,同年12月搭机前往缅甸方面时,失去音讯约一周。军队不可一日..

敌军开始反攻·第十五

敌军开始反攻·第十五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中途岛海战 1941年12月8日的偷袭珍珠港,是在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司令官(新泻人,大将、阵亡后晋升元帅)的领导下,由第1航母编队(1941年4月10日编成。 司令官南云中一中将)的6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1艘重型巡洋舰等舰艇和..

1941年12月8日日本终于对美英开战·第十四

1941年12月8日日本终于对美英开战·第十四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日本祈祷偷袭夏威夷成功。美国如何不冒太大危险而驱使日本打第一枪的呢? 这次御前会议作出决定后,参谋总长杉山元大将即于1941年12月1日向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发布圣命如下: (一)帝国决定对..

本土决战的准备·第二十

本土决战的准备·第二十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山下奉文大将指挥的驻菲律宾我军自1944年10月起,在日美决战中进行着极其壮烈的殊死战斗。1945年1月中旬,陆海军确定了本土决战的帝国陆、海军作战计划大纲。 当时,驻本土的兵力为:陆军有10个师、6个独立混成旅、1个坦..

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第十七

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续)·第十七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43年7月7日,大本营陆军部第15课(负责战争指导)才流露下述考虑。 今后,超越国力的军事行动,取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不能持久。统帅务须洞察并把握国力的变化。若按现状发展下去,则国力的基础将..

航空兵器在军备中从优先发展到绝对优先发展·第十六

航空兵器在军备中从优先发展到绝对优先发展·第十六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电子器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的新装备。哪个国家认为应绝对优先发展电子器材并迅速努力发展电子器材,哪个国家就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与坦克都作为新式武器..

东条内阁组成·第十三

东条内阁组成·第十三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陆军大臣东条英机陆军中将在1941年10月16日 [ 译者注:疑17日之误 ] 下午的重臣会议上,被推选为近卫内阁辞职后的下届内阁首相的候选人。东条中将于下午4时30分,应召晋谒天皇,在接受重新研究国策的圣旨之后,受命组阁。此..

1941年9月6日通过重要的帝国国策纲要·第十二

1941年9月6日通过重要的帝国国策纲要·第十二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7月30日,我国完成对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进驻。8月1日,美国完全禁止石油出口。8月9日,我国放弃在北方对苏使用武力。8月17日,美国罗斯福总统对日本提出严重警告。 在此其间,与南方有关的所有..

军事需要与生产力扩充计划的矛盾·第十一

军事需要与生产力扩充计划的矛盾·第十一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在这种形势下,企划院的物资动员也非常困难。1941年度物资动员计划和过去一样迟至7月才确定,第1季度计划按1940年第4季度计划执行。而钢材供应较1940年度减少10%,自1939年起年复一年地逐步下降。 造..

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第十

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第十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日本迟至最重大转机的1941年,最高领导的政略和战略仍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936年“二·二六”事件以后广田弘毅内阁决定的国防方针及相应的国策纲要若完全付诸实施尚当别论,但在以后短时间内又连续发..

过高估计德国和过低估计美国·第九

过高估计德国和过低估计美国·第九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这是我在轴心国(日、德、意)和同盟国(美、英、中、法、苏)交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6年内存在的疑团。德国在欧洲战场必胜的观点是作为我方开战的一大前提而受到重视的。但是,德国却比日本更早屈服。 我就双方国力..

危机感紧迫的1941年·第八

危机感紧迫的1941年·第八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在内外形势激烈动荡的1940年即将结束的12月23日,我国签订日泰友好亲善条约,建立日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迎来了1941年。 国家总动员法的条款几乎已全部付诸实施,国民生活日益严格控制。国民在忍受中坚持,不能如实..

第二次近卫内阁和时局处理纲要的决定·第七

第二次近卫内阁和时局处理纲要的决定·第七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39年1月5日平沼骐一郎内阁接替近卫内阁,接着阿部信行内阁接替平沼内阁,米内光政内阁又接替阿部内阁。在执政均半年左右的三届短命内阁之后,第二次近卫内阁于1940年7月22日,即一年半之后宣告成立..

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的废除·第六

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的废除·第六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39年7月27日,美国通知我国废除自1895年持续44年的日美通商航海条约,于6个月后的1940年生效。 如上所述,美国自大正时期已完全持援华反日态度。在诺蒙坎事件中,日苏连续激战。在中国战场,日军攻入中国的内地..

日中战争爆发·第五

日中战争爆发·第五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华北、华中地区的日中紧张关系 1933年5月日中签订塘沽协定,华北地区脱离中国国民政府实行自治。我国根据该地区的重要资源,制定日、满、华北5年经济计划,实质上将华北置于日本的统治之下。蒋介石对日本逐步打入中国的行动..

从“九·一八”事变转向国防国家体制·第四

从“九·一八”事变转向国防国家体制·第四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翌年3月满州国成立,1933年3月改为满洲帝国。在此期间,1932年1月发生了上海事变。犬养毅于5月巧妙地撤出军队。但在5月10日的“五·一五”事件中丧命官邸。 犬养..

富国强兵政策难以推行·第三

富国强兵政策难以推行·第三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国防方针的决定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于1907年决定了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 这是政府和陆海军的今后行动指针。 天皇批准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保存正本。复制的5部副本分别由首相、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参谋总长..

昭和初年揭开动乱序幕·第二

昭和初年揭开动乱序幕·第二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驾崩,昭和元年(1926年)仅一周时间。1927年初,若槻礼次郎内阁因经济危机等原因宣告辞职。 4月20日,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大将出任第27届首相。田中义一山口县(原长州藩)人,于1918年、1923年..

明治、大正的60年·第一

明治、大正的60年·第一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欧美国家对亚洲的入侵 1770年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末,在欧美有了很大发展。 这些先进国家,为了取得其产品的市场和原料而侵略未开发的亚洲: (一)荷兰自1596年至1757年入侵印度尼西亚。 (二)英国于1661年..

录入者声明

录入者声明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本书系引用版,根据影印部分OCR、校对、复校、排版而成。正文部分,读者可根据下标页码直接引用,例如,XXX页第X行第X字是。 复校发现错误:错字32个,错标点8个,修订格式8处。全书字符17万,错误率在复校发现错误率在万分三。预计..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