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第十

繁体

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第十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

出自————《***补给战》

出自————《战争通史》

   日本迟至最重大转机的1941年,最高领导的政略和战略仍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936年“二·二六”事件以后广田弘毅内阁决定的国防方针及相应的国策纲要若完全付诸实施尚当别论,但在以后短时间内又连续发生两次***,以致无法执行,仅陆、海军的军 备计划得以优先执行。

   在无法决定和执行国家统一计划的时候,日中战争爆发,早期和谈、撤兵的初期方针也在不久发动总攻后转向逐步扩大战争。这是因为广田内阁决定的国家统一的国策纲要没有制定计划,政府没有制止战争扩大的依据。随着战争的扩大和长期无法结束,国力不能适应战争,我国无力维持这场战争。这种正确意见缺乏具体根据,以致政府只能服从于军部。

   政府放弃“和平撤兵、不扩大战争”的方针,排挤不扩大论者,成了清一色的扩大论者,战线越来越长。我国第一次下令军事动员后,陆、海军以兵工厂为核心,全力推动民间工厂广泛参加武器生产。随着战争的扩大,协调军用物资的增产和国力的增强,即协调战略和政略而推行统一国策的工作,更加困难重重。

   于是,唯独军工生产向前发展,其基础国力却每况愈下,无法遵守国防方针规定的有关规定。

   企划院提出国力实际情况,指出国力情况很糟,但结果仍向陆、海军一味坚持的要求作出让步,没有坚持正确态度,即从国力出发否定此项要求。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企划院已被逼入困境,对国力作出正确判断的坚强意志受到挫折。

   只有促使政府、陆军和海军三者协调一致,才能妥善地处理彼此矛盾,可是统帅权的独立和陆、海军的对立却阻挠这样做。特别是陆、海军处于对立,竞争有增无减,明知企划院为难,仍在物资分配上辎铢必较,于是国力越来越弱。

   在日中战争中,日本决定的总动员体制都一一得到落实。但作为国家,应有最高指导方针,以迅速而恰当地决定国策。尤应使陆、海军之间协调,军部与政府之间协调。但通常为求得政略和战略一致,不但白白浪费大量时间,而且结果当然是一种妥协的产物,不能形成最佳方案,终于未能形成完善的国家总体战体制。

   1937年11月28日,大本营在东京分别设立陆军部和海军部。

   近卫文麿首相似乎坚决主张,预计战争长期化,应通过国家最高决策机关协调大本营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谋求政略与战略的完全一致,统帅在国家总体战时代不得独断独行。但陆、海军统帅部硬是不让步,终于设立了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制度。

   政府方面建立了这样一种国家最高决策体制,即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决定的事项应在内阁会议上通过,其中重要事项应在枢密院议长参加的御前会议上通过。

   为准备战争长期化,陆、海军成立各种委员会进行协调。这些委员会在陆、海军的技术方面进行反复协调,收到不少良好效果,但在最重要的生产与使用方面未能发挥最高效能。

   在领导关系方面,为密切陆、海军之间的作战协同,在日中战争后期和意识到南方的1941年以后,陆、海军作战部门的人员曾互相兼任若干职务。

   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同意的基本方针在1938年1月13日的御前会议上通过,成了著名的“不以蒋介石为对手”的近卫首相声明。但该联络会议可能由于设立时的不和或政府和大本营未认为是重要的国家机构,在设立以后的两年半的时间内没有召开一次会议而处于休会状态,直到1940年7月22日近卫再次出任首相时为止。

   日俄战争属于武力战万能时代,百万陆军被派往满洲,在国内仅有陆、海军兵工厂的5万名职工和农商务省管辖的八幡制铁所的3千名职工承担军用物资的生产;伤亡仅17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仍属于武力战万能时代,我国只出兵青岛和西伯利亚,国内仅兵工厂有些加班加点;全世界约死亡1000万人,但欧洲战场人民只死亡50万。

   可是,我国在日中战争中很快实施军事动员和国家总动员,截至1941年12月对美、英发动战争,陆、海军为250万人,通过军事动员在国内从事军用物资生产的人员达20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共有2,600万军人阵亡,2,400万居民死亡,已经脱离了单纯武力战。我国也有213万军人阵亡,80余万居民死亡。***战争的物资方面损失,根据1949年2月的经济稳定本部的调查报告,一般国民财产653亿日元,武器装备404亿日元,合计达1057亿日元,约占日本全部财产的1/3(36%)强。1923年关东大地震的损失为55亿日元,按1949年2月的价格折算为124亿日元,***战争的损失相当于关东大地震损失的9倍,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这场战争是一场不仅包括军人而且也包括全体国民的国家总体战。

   当时的近卫首相虽固执地认为统帅权的独立是武力战万能时代的产物,政略与战略融为一体应是一个以政略为主的统一整体。但日本却停留在落后的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体制。而且,平沼、阿部和米内内阁均为半年左右的短命内阁,时隔一年半,近卫再次出任首相,至此未召开过一次会议的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在1940年7月以后继续维持其原体制,1941年10月18日东条英机首相接管后仍维持其原体制,成了我国最高决策机构。东条出任内阁总理兼陆军大臣,认为减少一个层次并不碍事。

   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频繁召开。为此,内阁会议也就相应召开。重要事项则召开御前会议通过。这一组织形式由于政府、陆军、海军三方鼎立,决定最高方针总是有许多棘手问题和纠纷,经常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最后不得不是妥协的产物,所以不是一个在争分夺秒的战时可以发挥国家最高效率的机构。

   我认为东条首相是有意识减少了一个层次而仍维持其原体制的。但是战局不断恶化,而陆、海军之间的协调却越来越难。我曾听到东条首相慨叹说:“海军不好共事。陆、海军处于对立磨擦状态,无法打仗。上级作了指示,越到下面越混乱,就是不好办。陆军大臣也是一个没有什么权威的人喽!”

   特别是调整陆、海军的军用物资生产,在民间工厂的利用、物资的分配与领取、劳力的补充及订货价格等方面,都有许多争执和摩擦。政府(企划院)在补充军用物资、确保国民生活和增强国力(生产力扩充计划)方面,即在确定国家总动员和物资动员计划方面操碎了心。由于统帅权独立,相互保密,企划院便无从了解军队的机密。企划院只得配备现役军人担任物资动员负责人,但这样做仍不能很好了解情况,决定物资分配还是难上加难。日本投入对美、英战争,至1943年国力已明显下降,但对军用物资的需要却激剧增长,企划院终于不得不放弃其协调,算出陆、海军的全部军用物资,如何分配改由陆、海军协商解决。这一决定在陆、海军中间再次引起激烈争论,必须召开长时间的会议。

   我们尊敬的陆、海军老前辈曾在1936年国防方针中指出,一定要把今后的国防立足于长期战、国家总体战的设想之上。但当时陆、海军可能完全没有加以考虑或认为没有考虑的余地,总之违背这一教导,坚持军事优先,在陆、海军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考虑国力的增强,仍沿用武力战万能时代的日俄战争的动员方式。这种方式不改变,国力就会很快崩溃。

铃木贯太郎内阁与战败·第二十一

铃木贯太郎内阁与战败·第二十一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铃木内阁成立 小矶国昭内阁接替东条内阁,任期不长,执政仅8个月,在美军冲绳登陆后,很快于1945年4月5日宣布总辞职。 4月7日,枢密院议长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千叶县人,历任海军次官、联合舰队司令官、军令部长..

小矶国昭内阁·第十九

小矶国昭内阁·第十九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太平洋方向绝对国防圈最重要的一环马里亚纳群岛失陷后,东条内阁引咎提出总辞职。接任的小矶国昭(陆军大将)内阁在1944年8月19日的第8次御前会议上决定了下述最高方针: (一)彻底集中现有作战力量及本年度末可以用于作战的..

马里亚纳群岛争夺战·第十八

马里亚纳群岛争夺战·第十八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仓促防御的我陆、海军 1944年2月25日,天皇任命小畑英良陆军中将任马利亚纳地区的第31集团军司令官。小畑中将于1943年5月曾任第3航空军司令官驻南方前线,同年12月搭机前往缅甸方面时,失去音讯约一周。军队不可一日..

敌军开始反攻·第十五

敌军开始反攻·第十五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中途岛海战 1941年12月8日的偷袭珍珠港,是在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司令官(新泻人,大将、阵亡后晋升元帅)的领导下,由第1航母编队(1941年4月10日编成。 司令官南云中一中将)的6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1艘重型巡洋舰等舰艇和..

1941年12月8日日本终于对美英开战·第十四

1941年12月8日日本终于对美英开战·第十四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日本祈祷偷袭夏威夷成功。美国如何不冒太大危险而驱使日本打第一枪的呢? 这次御前会议作出决定后,参谋总长杉山元大将即于1941年12月1日向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发布圣命如下: (一)帝国决定对..

本土决战的准备·第二十

本土决战的准备·第二十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山下奉文大将指挥的驻菲律宾我军自1944年10月起,在日美决战中进行着极其壮烈的殊死战斗。1945年1月中旬,陆海军确定了本土决战的帝国陆、海军作战计划大纲。 当时,驻本土的兵力为:陆军有10个师、6个独立混成旅、1个坦..

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第十七

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续)·第十七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43年7月7日,大本营陆军部第15课(负责战争指导)才流露下述考虑。 今后,超越国力的军事行动,取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不能持久。统帅务须洞察并把握国力的变化。若按现状发展下去,则国力的基础将..

航空兵器在军备中从优先发展到绝对优先发展·第十六

航空兵器在军备中从优先发展到绝对优先发展·第十六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电子器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的新装备。哪个国家认为应绝对优先发展电子器材并迅速努力发展电子器材,哪个国家就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与坦克都作为新式武器..

东条内阁组成·第十三

东条内阁组成·第十三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陆军大臣东条英机陆军中将在1941年10月16日 [ 译者注:疑17日之误 ] 下午的重臣会议上,被推选为近卫内阁辞职后的下届内阁首相的候选人。东条中将于下午4时30分,应召晋谒天皇,在接受重新研究国策的圣旨之后,受命组阁。此..

1941年9月6日通过重要的帝国国策纲要·第十二

1941年9月6日通过重要的帝国国策纲要·第十二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7月30日,我国完成对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进驻。8月1日,美国完全禁止石油出口。8月9日,我国放弃在北方对苏使用武力。8月17日,美国罗斯福总统对日本提出严重警告。 在此其间,与南方有关的所有..

军事需要与生产力扩充计划的矛盾·第十一

军事需要与生产力扩充计划的矛盾·第十一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在这种形势下,企划院的物资动员也非常困难。1941年度物资动员计划和过去一样迟至7月才确定,第1季度计划按1940年第4季度计划执行。而钢材供应较1940年度减少10%,自1939年起年复一年地逐步下降。 造..

过高估计德国和过低估计美国·第九

过高估计德国和过低估计美国·第九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这是我在轴心国(日、德、意)和同盟国(美、英、中、法、苏)交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6年内存在的疑团。德国在欧洲战场必胜的观点是作为我方开战的一大前提而受到重视的。但是,德国却比日本更早屈服。 我就双方国力..

危机感紧迫的1941年·第八

危机感紧迫的1941年·第八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在内外形势激烈动荡的1940年即将结束的12月23日,我国签订日泰友好亲善条约,建立日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迎来了1941年。 国家总动员法的条款几乎已全部付诸实施,国民生活日益严格控制。国民在忍受中坚持,不能如实..

第二次近卫内阁和时局处理纲要的决定·第七

第二次近卫内阁和时局处理纲要的决定·第七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39年1月5日平沼骐一郎内阁接替近卫内阁,接着阿部信行内阁接替平沼内阁,米内光政内阁又接替阿部内阁。在执政均半年左右的三届短命内阁之后,第二次近卫内阁于1940年7月22日,即一年半之后宣告成立..

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的废除·第六

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的废除·第六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39年7月27日,美国通知我国废除自1895年持续44年的日美通商航海条约,于6个月后的1940年生效。 如上所述,美国自大正时期已完全持援华反日态度。在诺蒙坎事件中,日苏连续激战。在中国战场,日军攻入中国的内地..

日中战争爆发·第五

日中战争爆发·第五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华北、华中地区的日中紧张关系 1933年5月日中签订塘沽协定,华北地区脱离中国国民政府实行自治。我国根据该地区的重要资源,制定日、满、华北5年经济计划,实质上将华北置于日本的统治之下。蒋介石对日本逐步打入中国的行动..

从“九·一八”事变转向国防国家体制·第四

从“九·一八”事变转向国防国家体制·第四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翌年3月满州国成立,1933年3月改为满洲帝国。在此期间,1932年1月发生了上海事变。犬养毅于5月巧妙地撤出军队。但在5月10日的“五·一五”事件中丧命官邸。 犬养..

富国强兵政策难以推行·第三

富国强兵政策难以推行·第三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国防方针的决定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于1907年决定了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 这是政府和陆海军的今后行动指针。 天皇批准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保存正本。复制的5部副本分别由首相、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参谋总长..

昭和初年揭开动乱序幕·第二

昭和初年揭开动乱序幕·第二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驾崩,昭和元年(1926年)仅一周时间。1927年初,若槻礼次郎内阁因经济危机等原因宣告辞职。 4月20日,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大将出任第27届首相。田中义一山口县(原长州藩)人,于1918年、1923年..

明治、大正的60年·第一

明治、大正的60年·第一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 欧美国家对亚洲的入侵 1770年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末,在欧美有了很大发展。 这些先进国家,为了取得其产品的市场和原料而侵略未开发的亚洲: (一)荷兰自1596年至1757年入侵印度尼西亚。 (二)英国于1661年..

录入者声明

录入者声明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出自————《大东亚补给战》出自————《战争通史》本书系引用版,根据影印部分OCR、校对、复校、排版而成。正文部分,读者可根据下标页码直接引用,例如,XXX页第X行第X字是。 复校发现错误:错字32个,错标点8个,修订格式8处。全书字符17万,错误率在复校发现错误率在万分三。预计..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