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戚继光及其练兵论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繁体

抗倭名将戚继光及其练兵论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出自————《兵家学派

  戚继光是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他所著述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是以军事训练为主的著名兵书,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受到高度的重视,对明朝以后的兵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字敬元,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定远(今属安徽)。生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闰十月初一,山东济宁的鲁桥镇。戚继光17岁时,其父戚景通病逝,他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勤于职守,忙于练兵,刻苦攻读兵书。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升任为主管山东防务的署都指挥佥事,统辖三营24卫。其时,日本封建主竭力支持倭寇掳掠中国沿海州县,不法豪绅和奸商也与倭寇勾结,浙、闽沿海倭患日益严重。戚继光赴任后,即全力整顿部队,严肃军纪,严格训练,整治海防,踏勘地形,熟悉风候、潮汐,探清倭寇活动规律,山东海防形势大振。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戚继光奉调至浙江都司,次年升任参将(位在副总兵之下),镇守宁波、绍兴、台州(治所在今浙江临海县)三府,全力备倭。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为了扭转守军将骄兵惰,战斗力低下的局面,戚继光亲去金华、义乌,招募4000名精壮农民和矿工,以“岳家军”为榜样组建成军,以新创的“鸳鸯阵”(见图14)进行训练,军威大振,被人们誉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地区抗倭时,九战九捷。次年,又捣毁倭寇在横屿(今宁德城外海域)的老巢。戚继光被任命为副总兵。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又与俞大猷合攻福建平海卫的倭寇,升任为福建总兵。次年二月,他率部数千,与仙游城(今福建仙游县)守军夹击倭寇,解了仙游之围。此后他转战闽、粤,至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定,海疆得以廓清。戚继光平倭之功卓著。

  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大学士张居正奏请朝廷,调戚继光到北方,总理蓟镇、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之事。在镇16年,整饬边防,改建扩建长城,创建空心敌台,设立武学,训练将士,编练车、步、骑、辎合一的合成军,成建制地装备当时最先进的佛郎机、鸟枪和利用火药燃气反冲力推进的火箭,边防大治,蓟门宴然。戚继光被晋升为太子太保(辅导太子的官)、左都督。后来又加封少保(与少师、少傅合称三少,一般为大官的加衔)。后受排挤,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调广东。不久被诬陷夺职,回登州。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公元1588年1月5日)病故。戚继光治军严明,战绩卓著,“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诗句,是他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努力奋斗的写照。更为重要的是,他留下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两部著名兵书。

  (2)练兵教战的著名兵书《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作战时所著,从《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二的记载中可知,该书成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是年“春正月,创鸳鸯阵,著《纪效新书》”。全书原本18卷,卷首一卷。现有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徐梦麟刻本和书林江殿卿明雅堂刻本、明傅少山刻本,以及清代以来的多种抄本和刻本,《墨海金壶》等丛书亦有收录。14卷本有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李承勋刻本、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刻本、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刻本,与18卷本内容有所不同。《纪效新书》问世后,受到当时的朝鲜和日本两国的重视。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朝鲜在设立训练都监时,曾用它作教科书。日本有宽政九年(公元1798年)等刻本。

  《纪效新书》全面地反映了戚继光练兵和教战的思想,并具体规定了各项练兵的要求,如同近世的条例条令一样。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其一是重视选兵。《纪效新书·束伍篇》中说,士兵要精选,对“城市游滑之人”、“奸巧之人”不可选用,须选“乡野老实之人”;所选士兵要体魄丰伟、武艺高强、干活耐劳而力大、办事能干而伶利,这四条缺一不可;要根据所选士兵的特点,发给相应的兵器。其二是从严治军。明确各级武官和士兵的职责名分,上下号令一致;惩治贪官、刁官、刁军;谕以忠义,厚恤战亡;做到恩威兼著,情法相融。其三是严格训练。训练要从实战出发,坚决反对搞虚套和花架子;要求官兵按号令训练,耳只听金鼓,眼只看旗帜(《号令篇》);要重视平时养成。其四是严明军纪。凡“砍伐人树株,作践人田产,烧人屋房,奸淫作盗,割取亡兵的死头,杀被掳的男子,污被掳的妇人,甚至妄杀平民假称贼级……有犯,决以军法从事抵命”(《禁令篇》)。其五是赏罚公平。“若该赏处,就是平时要害我的冤家,有功也是赏,有患难也是扶持看顾;若犯军令,就是我的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决不干预恩仇”(《禁令篇》);戚继光说到做到,带头执法,曾斩杀了他临阵回归的长子。其六是将帅须精通武艺。将帅不但要有文韬武略,还要精通技艺,“技艺岂可独使士卒该习,主将不屑习乎?”(《纪效或问》)只有将帅自己的技艺精通,才能作士卒的表率,战胜敌人。

  《纪效新书》全面反映了戚继光敢于改革和创制新型兵器的思想。“器械不利,以卒予敌也;手无搏杀之方,徒驱之以刑,是鱼肉乎吾士也。”(《长兵篇》)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积极组织部下研制新型兵器,取得了重要成果,仅见于书中记载的就有下列几种。一是最早转载“制合鸟铳药方”(此方系在抗倭战争中得自于倭寇)。用硝1两、磺1.4分、柳炭1.8分配制而成,三者分别占75.75%、10.6%、13.65%,与当时世界上火绳枪炮所用的发射火药基本接轨,是中国传统火药向新型火药过渡的标志,此后各种兵书在谈到火药时,无不转载此方。二是书中对当时新创制的佛郎机和鸟枪等火绳枪炮的结构和制造方法,作了详细的记述。三是书中还记载了新创制的连子铳、子母炮、满天烟喷筒、飞天喷筒、火砖、火妖、火蜂窝等火器,以及狼筅〔xian 显〕等冷兵器的制造方法。四是书中记载了大型福船、中型海沧船、小型苍山船的构造、性能、装备,以及编制训练等新鲜内容。其详细完备之程度,实为同时期其他兵书所不及。

  《纪效新书》还全面反映了戚继光注重使用兵器,以及编练能发挥各种武器长处的布阵思想。它认为,士兵有精良的兵器后,还必须训练其使用方法,有了利器不会使用,等于没有利器。训练兵器的使用时,须统一号令。如果士兵能熟悉号令,精通使用兵器的技艺,那么其战斗力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书中对刀、枪、棍棒、狼筅等冷兵器,以及佛郎机、鸟枪等各种火器的使用方法,都有详细的叙述。在叙述鸟枪的使用方法时,还提出了用眼睛看后照星,用后照星对前照星,用前照星对所打之人的“三点一线”的射击方法,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戚继光要求士卒不但能使用各种火器与长柄、短柄冷兵器,而且要根据战斗情况的需要,变换使用方法,使长兵器也能作护身的短兵器使用,短兵器标枪也能作长兵器击敌。除此,还强调各种兵器的搭配使用,使其能长以护短,短以卫长,发挥综合的杀敌效果。戚继光所创编的鸳鸯阵及其分解的二伍阵、三才阵,以及由鸳鸯阵合成的菱形哨阵,便是各种兵器搭配使用的最佳陆上作战阵形。与此同时,他所编练的水兵营,也是大中小各型战船、轻重型火炮与火绳枪、各种燃烧与爆炸火器、长柄格斗兵器、短柄卫体兵器、射远兵器与防护装具搭配使用的最佳水上作战阵形。同期的其他各种兵书,对这些问题的论述,都没有达到《纪效新书》的程度。

  (3) 《纪效新书》的姊妹篇《练兵实纪》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到北方主持练兵后所作,其中正文九卷成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杂集六卷成于万历初年。现存有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邢阶刻本、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刻本、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许乃钊刻本,以及其他多种活字本、抄本、铅印本,不少丛书也有收录。《练兵实纪》与《纪效新书》虽然都是出自戚继光之手的并蒂双莲,但其所依据的敌情、天候、地理、守备设施和民风等客观条件各不相同,故其论述的重点也多有差异,两者如春兰秋菊,各有千秋。

  《练兵实纪》全面反映了戚继光练兵重在练将的思想。主要论点有二。其一是要选择品德优良者任将帅。因为将帅是一军之长,他们的举动会影响全军,必须选拔“光明正大,以实心行实事”,懂得生死的意义,明辨利害得失,做好人,守节操,宽度量,禁声色,尚谦德,惜官箴,能够“以舍生为本的人”作为将帅(《练将第九》)。其二是要对将帅进行兵法教育。“兵之有法,如医之有方,必须读习而后得。但敏智之人,自然因而推之,师其意不泥其迹,乃能百战百胜,成为名将。盖未有不习一法,不识一字,不经一事,而辄能开阖变化,运用无穷者。”(《练将第九》)为了让将帅能系统地学习兵法,戚继光主张兴办“武庠”(即兵法学堂),学习文化,攻读兵书,练习“三军各色武艺,长短器具”,在“精通一二技”的基础上,再掌握其余技艺的概要(《储练通论》)。

  《练兵实纪》全面反映了戚继光重视单兵和营阵训练的思想。认为单兵的训练是军队训练的基础,训练的内容为伍法、胆气、耳目和手足。车兵、骑兵、步兵、辎重兵的业务虽不相同,但训练的基本内容不可不反复进行。练伍法就是对精选的士卒,进行部伍的操练和兵器装备的技术、战术使用方法;练胆气就是要让士兵通过操场的训练,能蓄养锐气,胆壮心齐,一心以杀贼为计;练耳目就是要训练士兵“耳只听金鼓之声,目只看旗帜方色”,按各种规定号令动作;练手足就是要让士卒操练所用的武器装备,提高武艺,能在战斗中搏击敌兵,置其于死地。在单兵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队、哨、营和各营协同作战的训练。通过这些训练,最后达到“联异为同,聚少成多,合寡为众”,“万人一心”,“万身一力”,以取得“防身杀贼立功”的实效。

  《练兵实纪》进一步发展了戚继光更新武器装备、改进长城守备设施、创编车步骑辎重合成军的思想。戚继光到蓟镇主持练兵事宜后,进一步利用火器制造的最新成果,除改进鸟枪、佛郎机、虎蹲炮、镋〔tang 淌〕钯等各种兵器外,又改制了无敌大军炮,创制了快枪和引爆地雷的机械式装置“钢轮发火”,发展了火箭技术,因地制宜地创制了石炮,改建了长城沿线的烽堠,创建了空心敌台,创编了以装备鸟枪和佛郎机为主的车营、步营、骑营和辎重营协同作战的合成军(详见本丛书中由笔者所著之《中国古代兵器》)。这种合成军用之塞上,可摧强敌,使蓟门宴然。像戚继光这样叱咤风云,既有煌煌战绩,又有两部洋洋数十万字军事著作传世的军事家,不但在中***事史上所罕见,而且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不可多得的。

执法如山的司马穰苴及其宏大深远的《司马法》

执法如山的司马穰苴及其宏大深远的《司马法》出自————《兵家学派》司马穰苴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所著的《司马法》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对后世兵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执法如山的司马穰苴司马穰苴本是陈国田完的后裔。田完原姓陈,后因陈国的一次内乱而投奔齐国,被齐桓公收留并封为齐卿,改姓田氏。田..

身残志坚的孙膑与竹简《孙膑兵法》

身残志坚的孙膑与竹简《孙膑兵法》出自————《兵家学派》孙膑是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家。随着竹简《孙膑兵法》的出土,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又大放异彩。(1)身残志坚的孙膑孙膑是战国中期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人,孙武的后裔。生卒年月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大体在吴起之后,与商鞅、..

兴周灭纣的姜子牙及《六韬》

兴周灭纣的姜子牙及《六韬》出自————《兵家学派》姜子牙是商周之际的军事家、政治家,历来受到人们的尊崇,秦汉以前的一些著述,常托用(即借用,假托)其名以提高威望,就连《六韬》这样一部著名的兵书也不例外。(1) 兴周灭纣的姜子牙姜子牙,生卒年月不详,原名吕望,又名吕尚,姜姓,吕氏,子牙是他的 字,齐国始祖,..

圯上奇翁黄石公及《三略》

圯上奇翁黄石公及《三略》出自————《兵家学派》黄石公何许人也?后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无从寻觅。然而托用其名的《三略》,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1)黄石公授书张良的故事史家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讲述了圯上奇翁黄石公授书张良的故事。据说秦朝末年,韩国贵族中一位很有作为的青年张良,曾试图刺..

少室书生李筌及《太白阴经》

少室书生李筌及《太白阴经》出自————《兵家学派》李筌自谓少室书生,所著《太白阴经》,是晚唐一部著名的综合性兵书。(1)少室书生李筌李筌,号少室山达观子。里籍不详,生卒年月不见记载。大约生活于唐肃宗至代宗年间(公元756—779年),自称少室书生。他在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进太白阴经表》的落款是:“正议大夫持..

知文通武的曾公亮及其《武经总要》

知文通武的曾公亮及其《武经总要》出自————《兵家学派》曾公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兵书著述家,他与丁度等人合作编著的《武经总要》,开创了兵书编著的新体例,成为现存最早由官方编修的第一部综合性兵书,或者称百科性兵书,对此后兵书的编纂和兵学研究,都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1)知文通武的曾公亮曾公亮,字明仲,..

城防专家陈规及《守城录》

城防专家陈规及《守城录》出自————《兵家学派》陈规是宋朝力主抗金的文臣,在抗金斗争中战绩卓著。他与汤王寿合著的《守城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论述了城防理论和守城战的各个方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影响最大、价值较高的城防专著。(1) 文韬武略兼备的陈规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熙宁五年(公..

首倡兵制研究的陈傅良与《历代兵制》

首倡兵制研究的陈傅良与《历代兵制》出自————《兵家学派》陈傅良是南宋时期永嘉派的著名学者。他为学重“经世致用”,为官“抗疏忠恳”。所著《历代兵制》是我国第一部兵制专著,也是研究古代兵制的重要参考书。(1)首倡兵制研究的陈傅良陈傅良,字君举,号止斋,瑞安(今属浙江温州)人。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生,自幼聪..

首倡海防研究的郑若曾及《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

首倡海防研究的郑若曾及《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出自————《兵家学派》郑若曾是我国海防研究的创始人,他的海防专著《筹海图编》、《海防新论》、《江南经略》,对明朝后期的抗倭战争和对此后海防的筹划,具有借鉴作用。(1)首倡海防研究的郑若曾郑若曾,字伯鲁,号开阳。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郑若..

自发从戎的何良臣和《阵纪》

自发从戎的何良臣和《阵纪》出自————《兵家学派》何良臣是实战经验丰富的战将,其所著《阵纪》是一部以练兵教战为特色的著名兵书。(1)自发从戎的何良臣何良臣,字际明,号唯圣,余姚(今属浙江)人,生卒年月不详。据《阵纪》中的“序”、“跋”和主要内容可以推知,何良臣大约活动于正德至万历年间(公元1506—1620年),..

博学知兵的唐顺之及《武编》

博学知兵的唐顺之及《武编》出自————《兵家学派》唐顺之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兵书著述家,他纂辑的兵书《武编》,集纳了不少鲜为人知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博学知兵的唐顺之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今属江苏)人。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生。后会试第一,曾以郎中身分督兵浙江,与胡宗宪共同抗倭,因功升右佥都御史,..

火绳枪专家赵士桢与《神器谱》

火绳枪专家赵士桢与《神器谱》出自————《兵家学派》赵士桢是明朝后期专门从事火绳枪研究的专家,他所著的《神器谱》,对明清时期火绳枪的研制和使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 火绳枪专家赵士桢赵士桢,字常吉,号后湖,乐清(今属浙江)人。祖父赵性鲁,官至大理寺副,博学多才,曾参加《明会典》的编纂,工诗词,精书法。..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及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及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出自————《兵家学派》何汝宾是明朝后期著名的兵书著述家,他所编著的《兵录》,最主要的特点是把既往的兵法理论,同火绳枪炮的使用技术及战术结合起来,受到世人的重视。(1)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何汝宾,字寅之,一作仲升,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明史》无传,生卒年月不详 。据..

兵学巨匠茅元仪及其编纂的《武备志》

兵学巨匠茅元仪及其编纂的《武备志》出自————《兵家学派》茅元仪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编纂的兵学巨著《武备志》,是中国古代卷帙最多、门类最齐全的军事百科全书,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1)兵学巨匠茅元仪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又号东海波臣、梦阁主人等,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朝著名学者茅坤之孙,..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和《车营扣答合编》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和《车营扣答合编》出自————《兵家学派》孙承宗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家,他与鹿善继、茅元仪、杜应芳合著的《车营扣答合编》,是论述在西洋大炮大量使用情况下,车、步、骑、辎重相结合战法的专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1)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孙承宗,字稚绳,别号恺阳,祖籍河南,世居高阳(今河北高阳城北)..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与《西法神机》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与《西法神机》出自————《兵家学派》孙元化是明末研制西洋火炮的专家,他撰写的《西法神机》是明末关于西洋火炮的专著,对明末和清代的火炮研制和使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研制西洋火炮的专家孙元化孙元化,字初阳,号火东,嘉定(今属上海)人。出生年月不详。《明史·徐从治传》后附其小传,称他..

火器理论家焦勖及其专著《火攻挈要》

火器理论家焦勖及其专著《火攻挈要》出自————《兵家学派》焦勖是明末著名的火器理论家,他所编著的《火攻挈要》,对明末及清代的火器制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火器理论家焦勖焦勖,宁国(今安徽贵池)人。生卒年月和事迹不详。他主要活动于明末动乱之时,目睹朝政腐败,武备松弛,人民遭受的战乱之祸,于是“日究心于将..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及其评注的《广名将传》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及其评注的《广名将传》出自————《兵家学派》黄道周生活在内忧外患频繁、国运衰微的明末时期。他所注释的《广名将传》,被誉为“营伍中必不可少之书”。(1)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黄道周,字幼平(平一作玄),一字螭〔chi痴〕若,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生,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

宛溪先生顾祖禹及其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

宛溪先生顾祖禹及其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出自————《兵家学派》顾祖禹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地理学家,他所著的《读史方舆纪要》,既是一部内容详备的历史地理巨著,又具有明显的军事特色,故被认为是一部军事地理巨著,可堪称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1) 隐居不仕的宛溪先生顾..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出自————《兵家学派》魏源是清代后期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的倡导者,他所编著的《海国图志》全面反映了其军事地理思想和海防思想,可谓清代后期推行军事自强国策的思想武器。(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倡导者魏源魏源,原名魏远达,字默深,又字汉..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及其译著《防海新论》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及其译著《防海新论》出自————《兵家学派》华蘅芳是晚清著名的军事技术家和数学家,他同英国人傅兰雅合译的《防海新论》,对当时海防的筹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华蘅芳,字若汀,无锡(今属江苏)人。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出生。青少年时,他不习时文,摒弃科举,而是钻研中国古代自..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出自————《兵家学派》徐建寅是晚清军事技术家、科学家,他为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工业奋斗一生,最后以身殉职。他所编著的《兵学新书》,是一部集当时兵学之大成,开创新兵学之风的新型军事著作。对戊戌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晚清军事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影响。(1)兵工专家徐建..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出自————《兵家学派》笔者虽然以本书较多的篇幅,介绍了我国25位名家撰写的28部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和主要朝代在军事学的主要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但在数量上也仅仅占有百分之一或数百分之一。那么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呢?史家们虽曾经过多方努力,但大致也只能求得一个精选后的近..

历代兵书的分类

历代兵书的分类出自————《兵家学派》随着兵书的不断增多和人们对其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便试图根据兵书中主要内容的属性,进行适当的分类。首创其例者是汉代刘歆所著《七略》中的《兵书略》。《兵书略》系汉代步兵校尉任宏所辑,书中将兵书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大类。《兵书略·小序》对这四类兵书的含..

历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

历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内容博大精深,论述宏阔,它既包括战争、军事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诸方面关系的内容,又包括战争、军事领域内诸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 战争和政治的关系中国历代军事家在探讨战争和军事问题时,都无不同政治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内容和表述方..

历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历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论述的问题,不仅包容了军事领域内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旁及其他诸多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指导战争实践每一种兵书,既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指导其后的战争。孙武得益于《军志》、《军政》而成功。韩信(见..

历代兵书的特点

历代兵书的特点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自的特点,概括说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源远流长。中国兵书起源较早,自《军志》、《军政》算起,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孙子兵法》问世也有2500多年,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

宋武庙七十二将

宋武庙七十二将出自————《兵家学派》武庙又称武成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唐高宗上元初,封为姜太公为武成王。开元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十哲配祀,至宋代逐渐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庙。明朝洪武年间,废武庙,以姜太公从祀帝王庙。至满清时称供奉关羽的关公庙为武庙。民国时合祀关羽、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

中外兵书的交流

中外兵书的交流出自————《兵家学派》中外文化交流是一种历史的、普遍的现象,它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而增加,军事文化交流也是如此,它的载体有多种,但最多的则是兵书。中国向外国流传的兵书固然不少,外国传入中国的军事著作也很可观。1994年10月,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于汝波、皮明勇、高殿芳等人合编的《孙子学文献提..

吴起兵法网·使命

吴起兵法网·使命出自————《兵家学派》一、将兵法上升到有系统性辩证思想的军事哲学。二、致力于将兵法从古代近代完成向现代化革新。三、提取兵法中精髓应用于当代适用于不同领域。 四、为兵家继绝学,承传兵家学派,弘扬兵家文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子部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子部十作者:请·纪昀出自————《兵家学派》 卷一百 子部十○兵家类存目△《握机经》·三卷、《握机纬》·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曹允儒撰。允儒字鲁川,太仓人。是书首载风后古文一十九字,次载太公望增衍三百六十五字,次载宋阮逸所撰《李卫公问对》中六十七字,采辑诸家注释,於衡冲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九·子部九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九·子部九作者:请·纪昀出自————《兵家学派》卷九十九 子部九○兵家类《史记·穰苴列传》称,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是古有兵法之明证。然风后以下,皆出依托。其间孤虚、王相之说,杂以阴阳五行;风云、气色之说,又杂以占候。故兵家恒与术数相出入,要非古兵法也。其最古者,当以..

书目答问补正·兵家第三

书目答问补正·兵家第三作者:范希曾出自————《兵家学派》兵家第三(兵者人事,《太白阴经》、《虎钤经》之属,诡诞不经,不录。《登坛必究》、《武备志》多言占候,所言营陈器械,古今异宜,不录。《握奇经》、《三略》、《心书》、《李卫公问对》,伪书,不录。《武编》、《兵法百言》之属,多空谈,不录。)《历代兵..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