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溪先生顾祖禹及其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

繁体

宛溪先生顾祖禹及其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

出自————《兵家学派

  顾祖禹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地理学家,他所著的《读史方舆纪要》,既是一部内容详备的历史地理巨著,又具有明显的军事特色,故被认为是一部军事地理巨著,可堪称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

  (1) 隐居不仕的宛溪先生顾祖禹 。

  顾祖禹,字瑞五,号景范,江苏无锡人。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生于常熟(今属江苏),自署常熟人。后迁居无锡城东宛溪,故学者文人送其“宛溪先生”之雅号。顾祖禹继承家学,熟读经史,是一位饱学之人。明朝灭亡后,他隐居而不为官,抱着反清复明的思想,在其先辈研究边防和军事地理的基础上,博采历代正史和地县方志,广征博引野史材料,并经常跋山涉水,考察各处的山川、河流与地形,从29岁起,一直到临终之前的30多年中,全身心地投入了历代地理学之研究,终于撰写成《读史方舆纪要》一书。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顾祖禹辞世。

  (2) 军事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以下简称《纪要》)著成后,“藏之家塾,以俟来者”(《总序》三),最初以稿本传世,此本今藏于上海图书馆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此稿本才刊印流行。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广雅书局重刊。清刊本改变了顾祖禹在书中反清复明的口气,对清朝的不恭之辞均做删改。民国时期又有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排印本发行。现存刊本全书134卷,280多万字,附舆地要览图36幅,沿革表35种。顾祖禹著述此书时,采用史地结合的方法,以古今地理沿革记述历史的演变,又以古今历史的演变说明地理的沿革,即历史是理解地理沿革的向导,地理是注释历史演变的图籍。书中历代州域形势部分,综述了明朝以前各代州郡的位置、形势,以及与用兵得失和兴亡成败的关系。方舆部分,按明末清初的行政区划,记述了15省府、州、县的区划、形势与历史沿革,以及各处在历代所发生的战争。川渎部分,记述了山川原委,江河形势,漕河海运等内容。分野部分,记述了天文星野,使之与地理相匹配。舆图要览部分,实为明代最完备的兵要图籍,由概说、图、表三部分组成,既总论了天下之大势,又分论了各省形势和山川险要、物产户口、军事设防、兵员粮饷等情况;所列地图有舆地总图、京师舆图、各省分图、九边图说、河海漕运图、沙漠图等;所列表格有府州县、山川险要,卫所、关城的沿革、方位、区划、财赋、丁差、民情等。全书体例完备,重点突出。以第一、第二部分形成的历代地理形势、沿革、区划为主干,与战史浑然一体,构成全书的重点。

  全书阐述的核心内容是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价值。在阐述山川险易时,必论述古今用兵、战守、攻取、兴亡、成败之得失,把4000多年的军事形势展示于读者面前。书中内容,从头至尾反映了顾祖禹的军事地理学思想。他认为,地理因素对战争的胜败有重要的作用,利用地利是行军作战之本,只有懂得地利,才能“动无不胜”;孙膑识地利,才能在马陵之战中因险设伏,置庞涓于死地;韩信善于利用地利,因而能在井陉(今河北井陉东)之战中,大败赵军(《纪要·总叙三》)。他要求将帅在平时须研究地理,了解地利,这样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尔后再请向导辅助,就能取得作战的胜利。但又告诫领兵将帅,对地理“形胜未可全恃”,即单纯地依赖地利并不能获胜,只有充分利用地理形胜设险攻防的将帅才能成功。他举例说,涵谷关和剑阁都是天下著名的险要之地,秦始皇“用函关却六国而有余”,到秦灭亡之时连守也守不住了;诸葛武侯出剑阁,威震秦陇(即陕甘),“刘禅有剑阁,而成都不能保”(《纪要·总叙二》)。可见,没有强将精兵,坚固的关隘也会像小土包一样没有用处;有了强将精兵,即便是枯木朽株,敌人也难以攻破。同时指出,利用地理条件的方法要随时变化,做到“不变之体而为至变之用”(《纪要·总叙二》),即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顾祖禹的这些论述,在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学中是独树一帜的。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及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及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出自————《兵家学派》何汝宾是明朝后期著名的兵书著述家,他所编著的《兵录》,最主要的特点是把既往的兵法理论,同火绳枪炮的使用技术及战术结合起来,受到世人的重视。(1)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何汝宾,字寅之,一作仲升,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明史》无传,生卒年月不详 。据..

兵学巨匠茅元仪及其编纂的《武备志》

兵学巨匠茅元仪及其编纂的《武备志》出自————《兵家学派》茅元仪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编纂的兵学巨著《武备志》,是中国古代卷帙最多、门类最齐全的军事百科全书,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1)兵学巨匠茅元仪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又号东海波臣、梦阁主人等,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朝著名学者茅坤之孙,..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和《车营扣答合编》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和《车营扣答合编》出自————《兵家学派》孙承宗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家,他与鹿善继、茅元仪、杜应芳合著的《车营扣答合编》,是论述在西洋大炮大量使用情况下,车、步、骑、辎重相结合战法的专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1)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孙承宗,字稚绳,别号恺阳,祖籍河南,世居高阳(今河北高阳城北)..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与《西法神机》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与《西法神机》出自————《兵家学派》孙元化是明末研制西洋火炮的专家,他撰写的《西法神机》是明末关于西洋火炮的专著,对明末和清代的火炮研制和使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研制西洋火炮的专家孙元化孙元化,字初阳,号火东,嘉定(今属上海)人。出生年月不详。《明史·徐从治传》后附其小传,称他..

火器理论家焦勖及其专著《火攻挈要》

火器理论家焦勖及其专著《火攻挈要》出自————《兵家学派》焦勖是明末著名的火器理论家,他所编著的《火攻挈要》,对明末及清代的火器制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火器理论家焦勖焦勖,宁国(今安徽贵池)人。生卒年月和事迹不详。他主要活动于明末动乱之时,目睹朝政腐败,武备松弛,人民遭受的战乱之祸,于是“日究心于将..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及其评注的《广名将传》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及其评注的《广名将传》出自————《兵家学派》黄道周生活在内忧外患频繁、国运衰微的明末时期。他所注释的《广名将传》,被誉为“营伍中必不可少之书”。(1)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黄道周,字幼平(平一作玄),一字螭〔chi痴〕若,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生,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出自————《兵家学派》魏源是清代后期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的倡导者,他所编著的《海国图志》全面反映了其军事地理思想和海防思想,可谓清代后期推行军事自强国策的思想武器。(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倡导者魏源魏源,原名魏远达,字默深,又字汉..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及其译著《防海新论》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及其译著《防海新论》出自————《兵家学派》华蘅芳是晚清著名的军事技术家和数学家,他同英国人傅兰雅合译的《防海新论》,对当时海防的筹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华蘅芳,字若汀,无锡(今属江苏)人。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出生。青少年时,他不习时文,摒弃科举,而是钻研中国古代自..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出自————《兵家学派》徐建寅是晚清军事技术家、科学家,他为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工业奋斗一生,最后以身殉职。他所编著的《兵学新书》,是一部集当时兵学之大成,开创新兵学之风的新型军事著作。对戊戌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晚清军事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影响。(1)兵工专家徐建..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出自————《兵家学派》笔者虽然以本书较多的篇幅,介绍了我国25位名家撰写的28部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和主要朝代在军事学的主要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但在数量上也仅仅占有百分之一或数百分之一。那么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呢?史家们虽曾经过多方努力,但大致也只能求得一个精选后的近..

历代兵书的分类

历代兵书的分类出自————《兵家学派》随着兵书的不断增多和人们对其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便试图根据兵书中主要内容的属性,进行适当的分类。首创其例者是汉代刘歆所著《七略》中的《兵书略》。《兵书略》系汉代步兵校尉任宏所辑,书中将兵书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大类。《兵书略·小序》对这四类兵书的含..

历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

历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内容博大精深,论述宏阔,它既包括战争、军事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诸方面关系的内容,又包括战争、军事领域内诸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 战争和政治的关系中国历代军事家在探讨战争和军事问题时,都无不同政治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内容和表述方..

历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历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论述的问题,不仅包容了军事领域内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旁及其他诸多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指导战争实践每一种兵书,既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指导其后的战争。孙武得益于《军志》、《军政》而成功。韩信(见..

历代兵书的特点

历代兵书的特点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自的特点,概括说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源远流长。中国兵书起源较早,自《军志》、《军政》算起,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孙子兵法》问世也有2500多年,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

宋武庙七十二将

宋武庙七十二将出自————《兵家学派》武庙又称武成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唐高宗上元初,封为姜太公为武成王。开元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十哲配祀,至宋代逐渐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庙。明朝洪武年间,废武庙,以姜太公从祀帝王庙。至满清时称供奉关羽的关公庙为武庙。民国时合祀关羽、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

中外兵书的交流

中外兵书的交流出自————《兵家学派》中外文化交流是一种历史的、普遍的现象,它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而增加,军事文化交流也是如此,它的载体有多种,但最多的则是兵书。中国向外国流传的兵书固然不少,外国传入中国的军事著作也很可观。1994年10月,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于汝波、皮明勇、高殿芳等人合编的《孙子学文献提..

吴起兵法网·使命

吴起兵法网·使命出自————《兵家学派》一、将兵法上升到有系统性辩证思想的军事哲学。二、致力于将兵法从古代近代完成向现代化革新。三、提取兵法中精髓应用于当代适用于不同领域。 四、为兵家继绝学,承传兵家学派,弘扬兵家文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子部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子部十作者:请·纪昀出自————《兵家学派》 卷一百 子部十○兵家类存目△《握机经》·三卷、《握机纬》·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曹允儒撰。允儒字鲁川,太仓人。是书首载风后古文一十九字,次载太公望增衍三百六十五字,次载宋阮逸所撰《李卫公问对》中六十七字,采辑诸家注释,於衡冲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九·子部九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九·子部九作者:请·纪昀出自————《兵家学派》卷九十九 子部九○兵家类《史记·穰苴列传》称,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是古有兵法之明证。然风后以下,皆出依托。其间孤虚、王相之说,杂以阴阳五行;风云、气色之说,又杂以占候。故兵家恒与术数相出入,要非古兵法也。其最古者,当以..

书目答问补正·兵家第三

书目答问补正·兵家第三作者:范希曾出自————《兵家学派》兵家第三(兵者人事,《太白阴经》、《虎钤经》之属,诡诞不经,不录。《登坛必究》、《武备志》多言占候,所言营陈器械,古今异宜,不录。《握奇经》、《三略》、《心书》、《李卫公问对》,伪书,不录。《武编》、《兵法百言》之属,多空谈,不录。)《历代兵..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