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历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出自————《兵家学派》
中国历代兵书论述的问题,不仅包容了军事领域内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旁及其他诸多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指导战争实践
每一种兵书,既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指导其后的战争。孙武得益于《军志》、《军政》而成功。韩信(见图18 )因活用《孙子》“形人而我无形的”原则,在临晋渡口调集战船,佯示必渡的假象,而隐蔽其在临晋上游百余里的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以简易渡河器材木罂偷渡的企图,结果取得大破魏军,俘虏魏王豹,尽得魏地的胜利。纵观历代功成名就的军事家,他们除在战争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外,绝大多数都是熟读兵书,钻研兵法,得益于兵法理论的提高。
孙武钻研兵法,成就13篇巨著,终成“兵圣”。吴起弃儒习兵而与孙武齐名。孙膑膑足而修兵法,创造了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而名垂史册。诸葛亮(见图19)自幼熟读兵书,辅佐刘备,用兵如神,成为后世最崇敬的大军事家之一。所以明代的唐万龄在其所著的《闲暇清论》中说:“读书而不能成为名将者有矣,未有名将而不读书者也。”此说是符合历史事实而颠扑不破的。
(2)哺育将帅成长
中国历代凡是有所作为的贤明君主和政治家,都教育其臣、子攻读兵书,钻研兵法。三国时吴主孙权,见吕蒙不读兵书,便命其挤出时间攻读《孙子兵法》、《六韬》;吕蒙受教不违,刻苦攻读,遂成为智勇双全的名将。宋朝政治家范仲淹,以“将不知古今,匹夫勇耳”,劝导只凭血气之勇而缺少智谋的狄青攻读兵书。狄青遵从其教诲,通读历代兵书,成为宋代通晓兵阵战法的名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贫寒中苦读《孙子兵法》和《吴子》,为将后,长于谋略,善于治军,用兵虚虚实实、奇奇正正,不拘一法,临机制胜,一生经过120多次战役,未尝一败。他的“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名言,则是其熟读兵书与活用兵法理论的总结。三国蜀主刘备,在临终前曾遗诏其子刘禅,要研读《六韬》、《商君书》。可叹扶不起的阿斗,既置父训于不顾,又违孔明之师教,整日嬉戏游浪,导致国亡地失,丢掉了乃父艰难创立的基业,为后人所耻笑。宋仁宗恐将帅“鲜古今之学”,故特组织曾公亮等人编纂《武经总要》,让将帅钻研,使他们能“识为将之体”。
(3)规范官兵训练
自宋朝始,兵书已成为规范官兵训练和进行武学教育的教材。宋仁宗时期,朝廷先后设立武举和武学,并下诏校定《武经七书》,作为武学教学和举士的教材,直到明清时期仍相沿不变。明朝后期,戚继光为规范“戚家军”的训练,除继续沿用行之有效的兵书外,还亲自编写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使“戚家军”的战斗力远在其他部队之上。清朝后期的曾国藩,在基本沿用这两部教材的基础上,编练湘军。中日甲午战争后,聂士成、张之洞、袁世凯等统兵大员,都纷纷编写新型兵书,作为清军进行军事教育和训练的教材。徐建寅编著的《兵学新书》,就是适应当时教育训练需要的教材。清代后期创立的各类陆军和海军学堂,也相应编写了新的军事教材。这些教材实际上就是学习西方军事学的兵书,既有军事理论,又有军事技术内容,成为中国传统兵学向新型兵学过渡的重要标志。
(4)记载了丰富而珍贵的史料
中国历代兵书因记载了丰富、罕见的史料而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如《六韬》中军队指挥机构的组成人员及其分工和职责、作战使用的战车和其他各种武器装备、阴符和阴书。唐朝李淳风在《乙巳占》中记载的测定风向和风力的“相风铜鸟”、用鸡毛编制的风向器。《武经总要》中的指南鱼和最早的三个火药配方。《守城录》中的喷射式长竹杆火枪。《练兵实纪》中的飞枪箭、飞刀箭、飞剑箭等“三飞箭”(见图20)。《武编》中的水底雷。《神器谱》中的火绳枪。《兵录》中的钉篷火箭与各种火药配方。《武备志》中的《郑和航海图》、火龙出水与神火飞鸦(见图21、图22)等各种火箭。这些创造性的成果,其他典籍都没有记载。
(5)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中国历代兵书所论述的决策、谋略、任将、治军等思想和指挥艺术,常被其他领域所借用,这种做法近年来日益增多。 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写了一本《用兵法经营》的书,倡导人们用《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去进行商贸竞争。古都美在《怎样当企业领导》中,把《孙子兵法》中的“道”视为企业的基本方针,“天”是经济气候,“地”是企业的位置、市场、资源、劳动力等因素,“将”是管理人才,“法”是企业的规章制度等,以此管理企业,必然成功。在体育界,已经有人把用兵之道变为切实可行的训练之法。在医学等其他领域,也有借用兵法原则而获得成效的事例。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及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及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出自————《兵家学派》何汝宾是明朝后期著名的兵书著述家,他所编著的《兵录》,最主要的特点是把既往的兵法理论,同火绳枪炮的使用技术及战术结合起来,受到世人的重视。(1)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何汝宾,字寅之,一作仲升,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明史》无传,生卒年月不详 。据..
兵学巨匠茅元仪及其编纂的《武备志》
兵学巨匠茅元仪及其编纂的《武备志》出自————《兵家学派》茅元仪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编纂的兵学巨著《武备志》,是中国古代卷帙最多、门类最齐全的军事百科全书,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1)兵学巨匠茅元仪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又号东海波臣、梦阁主人等,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朝著名学者茅坤之孙,..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和《车营扣答合编》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和《车营扣答合编》出自————《兵家学派》孙承宗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家,他与鹿善继、茅元仪、杜应芳合著的《车营扣答合编》,是论述在西洋大炮大量使用情况下,车、步、骑、辎重相结合战法的专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1)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孙承宗,字稚绳,别号恺阳,祖籍河南,世居高阳(今河北高阳城北)..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与《西法神机》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与《西法神机》出自————《兵家学派》孙元化是明末研制西洋火炮的专家,他撰写的《西法神机》是明末关于西洋火炮的专著,对明末和清代的火炮研制和使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研制西洋火炮的专家孙元化孙元化,字初阳,号火东,嘉定(今属上海)人。出生年月不详。《明史·徐从治传》后附其小传,称他..
火器理论家焦勖及其专著《火攻挈要》
火器理论家焦勖及其专著《火攻挈要》出自————《兵家学派》焦勖是明末著名的火器理论家,他所编著的《火攻挈要》,对明末及清代的火器制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火器理论家焦勖焦勖,宁国(今安徽贵池)人。生卒年月和事迹不详。他主要活动于明末动乱之时,目睹朝政腐败,武备松弛,人民遭受的战乱之祸,于是“日究心于将..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及其评注的《广名将传》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及其评注的《广名将传》出自————《兵家学派》黄道周生活在内忧外患频繁、国运衰微的明末时期。他所注释的《广名将传》,被誉为“营伍中必不可少之书”。(1)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黄道周,字幼平(平一作玄),一字螭〔chi痴〕若,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生,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
宛溪先生顾祖禹及其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
宛溪先生顾祖禹及其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出自————《兵家学派》顾祖禹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地理学家,他所著的《读史方舆纪要》,既是一部内容详备的历史地理巨著,又具有明显的军事特色,故被认为是一部军事地理巨著,可堪称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1) 隐居不仕的宛溪先生顾..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出自————《兵家学派》魏源是清代后期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的倡导者,他所编著的《海国图志》全面反映了其军事地理思想和海防思想,可谓清代后期推行军事自强国策的思想武器。(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倡导者魏源魏源,原名魏远达,字默深,又字汉..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及其译著《防海新论》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及其译著《防海新论》出自————《兵家学派》华蘅芳是晚清著名的军事技术家和数学家,他同英国人傅兰雅合译的《防海新论》,对当时海防的筹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华蘅芳,字若汀,无锡(今属江苏)人。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出生。青少年时,他不习时文,摒弃科举,而是钻研中国古代自..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出自————《兵家学派》徐建寅是晚清军事技术家、科学家,他为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工业奋斗一生,最后以身殉职。他所编著的《兵学新书》,是一部集当时兵学之大成,开创新兵学之风的新型军事著作。对戊戌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晚清军事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影响。(1)兵工专家徐建..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出自————《兵家学派》笔者虽然以本书较多的篇幅,介绍了我国25位名家撰写的28部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和主要朝代在军事学的主要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但在数量上也仅仅占有百分之一或数百分之一。那么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呢?史家们虽曾经过多方努力,但大致也只能求得一个精选后的近..
历代兵书的分类
历代兵书的分类出自————《兵家学派》随着兵书的不断增多和人们对其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便试图根据兵书中主要内容的属性,进行适当的分类。首创其例者是汉代刘歆所著《七略》中的《兵书略》。《兵书略》系汉代步兵校尉任宏所辑,书中将兵书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大类。《兵书略·小序》对这四类兵书的含..
历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
历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内容博大精深,论述宏阔,它既包括战争、军事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诸方面关系的内容,又包括战争、军事领域内诸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 战争和政治的关系中国历代军事家在探讨战争和军事问题时,都无不同政治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内容和表述方..
历代兵书的特点
历代兵书的特点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自的特点,概括说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源远流长。中国兵书起源较早,自《军志》、《军政》算起,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孙子兵法》问世也有2500多年,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
宋武庙七十二将
宋武庙七十二将出自————《兵家学派》武庙又称武成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唐高宗上元初,封为姜太公为武成王。开元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十哲配祀,至宋代逐渐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庙。明朝洪武年间,废武庙,以姜太公从祀帝王庙。至满清时称供奉关羽的关公庙为武庙。民国时合祀关羽、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
中外兵书的交流
中外兵书的交流出自————《兵家学派》中外文化交流是一种历史的、普遍的现象,它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而增加,军事文化交流也是如此,它的载体有多种,但最多的则是兵书。中国向外国流传的兵书固然不少,外国传入中国的军事著作也很可观。1994年10月,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于汝波、皮明勇、高殿芳等人合编的《孙子学文献提..
吴起兵法网·使命
吴起兵法网·使命出自————《兵家学派》一、将兵法上升到有系统性辩证思想的军事哲学。二、致力于将兵法从古代近代完成向现代化革新。三、提取兵法中精髓应用于当代适用于不同领域。 四、为兵家继绝学,承传兵家学派,弘扬兵家文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子部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子部十作者:请·纪昀出自————《兵家学派》 卷一百 子部十○兵家类存目△《握机经》·三卷、《握机纬》·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曹允儒撰。允儒字鲁川,太仓人。是书首载风后古文一十九字,次载太公望增衍三百六十五字,次载宋阮逸所撰《李卫公问对》中六十七字,采辑诸家注释,於衡冲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九·子部九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九·子部九作者:请·纪昀出自————《兵家学派》卷九十九 子部九○兵家类《史记·穰苴列传》称,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是古有兵法之明证。然风后以下,皆出依托。其间孤虚、王相之说,杂以阴阳五行;风云、气色之说,又杂以占候。故兵家恒与术数相出入,要非古兵法也。其最古者,当以..
书目答问补正·兵家第三
书目答问补正·兵家第三作者:范希曾出自————《兵家学派》兵家第三(兵者人事,《太白阴经》、《虎钤经》之属,诡诞不经,不录。《登坛必究》、《武备志》多言占候,所言营陈器械,古今异宜,不录。《握奇经》、《三略》、《心书》、《李卫公问对》,伪书,不录。《武编》、《兵法百言》之属,多空谈,不录。)《历代兵..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