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严廉洁的何汝宾及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

繁体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及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

出自————《兵家学派

  何汝宾是明朝后期著名的兵书著述家,他所编著的《兵录》,最主要的特点是把既往的兵法理论,同火绳枪炮的使用技术及战术结合起来,受到世人的重视。

  (1)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

  何汝宾,字寅之,一作仲升,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明史》无传,生卒年月不详 。

据《吴县志》记载:何汝宾是苏州卫的世袭指挥。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调任为昌国将军,先后在石浦等近海地方,打了多次胜仗。他擅长文墨,曾编辑过《舟山志》,后升任为广东都司都督佥事。据魏浣初在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为《兵录》写的“序”中称:何汝宾是将门之后,少年时代就受到河南按察佥事刘凤的器重。他通经史,辑著《兵录》。其品质砥砺廉洁,治军严而有恩,不谋取一毫私利,不争功请赏。自少年时即爱习武,喜读兵书,钻研兵法,尔后“总括群书,钩其玄要,而间附以己意,采辑成帙,题曰:《兵录》”(《兵录·自序》)。

  (2) 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

  从何汝宾在《兵录·自序》的落款“万历丙午年”看,该书应成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现存较早的有两种刊本:第一种刊本有刘凤、俞琬纶、陈元素、陈子壮、魏浣初五人书写的“序”与何汝宾的“自序”,魏浣初的“序”作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第二种刊本又增加了杨述程作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的“序”。此外还有明清时期的抄本。从第一种刊本卷十一的结尾关于“近日‘宁远大捷’止用西洋大炮”取胜的记载,以及卷十三关于“西洋火攻神器说”至“西洋炼造大小铳火药法”几节的内容可知,《兵录》在万历三十四年成书后至崇祯五年之间,增加了西洋大炮的内容。因为西洋大炮在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才开始传入,而宁前兵备道袁崇焕,指挥守军利用西洋大炮取得的“宁远大捷”,是在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至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五月发生的事。因此,崇祯五年的刊本是由何汝宾本人或其他人,在增加上述内容之后的刊本,全书至此才有14卷,约25万字,附图484幅的规模。此后还有明、清各种抄本传世,其内容与崇祯五年本基本一致。

  《兵录》是一部辑录体的综合性兵书,对将帅修养、士卒选拔、部队编成、训练、技艺、阵法、兵器与军械的制造使用、行军宿营、攻战追退、军队医疗、天时地利、火药与火器的制造,都有精辟的论述和具体的介绍,而对使用火器战法的论述,尤有独到之处,这在中国古代尚属首创。

  《兵录》认为:“火攻之法在于顺天时,审地理,制器用。”所谓“顺天时”,就是要乘风纵火,风猛则火烈,火炽则风生,风火相助,就能取胜。所谓“审地理”,就是在不同的地形采用不同的火器。即旷野平原,用射程远的火器;丛林隘道,用喷火器夹击;居高临下,用重型火炮压制;仰攻高地,用火铳、喷筒;与敌突然遭遇而不及布阵时,应以火器先发制人;敌我双方都已安营扎寨时,便可乘风高月黑之夜,在敌营四周埋伏火器,尔后按约定的号声,火发而伏兵四起,火烧营寨,劫敌辎重;城内击外,应轰敌之密集部位;城外攻内,宜轰击敌城防薄弱之处;以火器攻敌,要先占据上风;若不知地利而用火器,不但不能取胜,而且火器会被敌人所夺。所谓“制器用”,就是要制造各种用途的火器。即随军机动的火器要轻巧便携,士兵才不会疲劳而精力旺盛;攻击型火器要机巧灵便,才宜于发射;地雷须容易引爆而迸裂,才能收到击敌的效果;守御型火器要利于远击、齐飞,才能有效地击敌。陆战的火器要远射、近射兼备,宜轮番射击为妙;火炮、火箭、火铳、火弹系远射火器,要与长枪、大刀等近战冷兵器交相配置;火枪(指竹、木筒火枪)、火牌、火棍系近战火器,要与强弓、劲弩等远射程的冷兵器交相配置;水战火器要分别使用,两军船阵相对时要用船首炮大发熕〔gong贡〕、佛郎机迎面轰击,侧击、夹击敌船时要用神枪、火铳,焚烧敌船篷帆时要用火箭、火球,殿后的战船要多用矢石。下列情况则要戒用或慎用火器。即古迹和城邑街巷;前有茂林,进无所据;后背水泽,退无去路,防自伤;敌欲降而尚未找到时机,或敌已降而疑其复叛者,不可击杀。将帅若能熟知火器而用其利避其害者,必胜无疑。茅元仪在《武备志·用火器法》中,就吸取了何汝宾的成果。

兵学巨匠茅元仪及其编纂的《武备志》

兵学巨匠茅元仪及其编纂的《武备志》出自————《兵家学派》茅元仪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编纂的兵学巨著《武备志》,是中国古代卷帙最多、门类最齐全的军事百科全书,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1)兵学巨匠茅元仪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又号东海波臣、梦阁主人等,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朝著名学者茅坤之孙,..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和《车营扣答合编》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和《车营扣答合编》出自————《兵家学派》孙承宗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家,他与鹿善继、茅元仪、杜应芳合著的《车营扣答合编》,是论述在西洋大炮大量使用情况下,车、步、骑、辎重相结合战法的专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1)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孙承宗,字稚绳,别号恺阳,祖籍河南,世居高阳(今河北高阳城北)..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与《西法神机》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与《西法神机》出自————《兵家学派》孙元化是明末研制西洋火炮的专家,他撰写的《西法神机》是明末关于西洋火炮的专著,对明末和清代的火炮研制和使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研制西洋火炮的专家孙元化孙元化,字初阳,号火东,嘉定(今属上海)人。出生年月不详。《明史·徐从治传》后附其小传,称他..

火器理论家焦勖及其专著《火攻挈要》

火器理论家焦勖及其专著《火攻挈要》出自————《兵家学派》焦勖是明末著名的火器理论家,他所编著的《火攻挈要》,对明末及清代的火器制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火器理论家焦勖焦勖,宁国(今安徽贵池)人。生卒年月和事迹不详。他主要活动于明末动乱之时,目睹朝政腐败,武备松弛,人民遭受的战乱之祸,于是“日究心于将..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及其评注的《广名将传》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及其评注的《广名将传》出自————《兵家学派》黄道周生活在内忧外患频繁、国运衰微的明末时期。他所注释的《广名将传》,被誉为“营伍中必不可少之书”。(1)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黄道周,字幼平(平一作玄),一字螭〔chi痴〕若,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生,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

宛溪先生顾祖禹及其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

宛溪先生顾祖禹及其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出自————《兵家学派》顾祖禹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地理学家,他所著的《读史方舆纪要》,既是一部内容详备的历史地理巨著,又具有明显的军事特色,故被认为是一部军事地理巨著,可堪称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1) 隐居不仕的宛溪先生顾..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出自————《兵家学派》魏源是清代后期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的倡导者,他所编著的《海国图志》全面反映了其军事地理思想和海防思想,可谓清代后期推行军事自强国策的思想武器。(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倡导者魏源魏源,原名魏远达,字默深,又字汉..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及其译著《防海新论》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及其译著《防海新论》出自————《兵家学派》华蘅芳是晚清著名的军事技术家和数学家,他同英国人傅兰雅合译的《防海新论》,对当时海防的筹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华蘅芳,字若汀,无锡(今属江苏)人。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出生。青少年时,他不习时文,摒弃科举,而是钻研中国古代自..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出自————《兵家学派》徐建寅是晚清军事技术家、科学家,他为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工业奋斗一生,最后以身殉职。他所编著的《兵学新书》,是一部集当时兵学之大成,开创新兵学之风的新型军事著作。对戊戌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晚清军事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影响。(1)兵工专家徐建..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出自————《兵家学派》笔者虽然以本书较多的篇幅,介绍了我国25位名家撰写的28部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和主要朝代在军事学的主要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但在数量上也仅仅占有百分之一或数百分之一。那么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呢?史家们虽曾经过多方努力,但大致也只能求得一个精选后的近..

历代兵书的分类

历代兵书的分类出自————《兵家学派》随着兵书的不断增多和人们对其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便试图根据兵书中主要内容的属性,进行适当的分类。首创其例者是汉代刘歆所著《七略》中的《兵书略》。《兵书略》系汉代步兵校尉任宏所辑,书中将兵书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大类。《兵书略·小序》对这四类兵书的含..

历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

历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内容博大精深,论述宏阔,它既包括战争、军事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诸方面关系的内容,又包括战争、军事领域内诸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 战争和政治的关系中国历代军事家在探讨战争和军事问题时,都无不同政治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内容和表述方..

历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历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论述的问题,不仅包容了军事领域内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旁及其他诸多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指导战争实践每一种兵书,既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指导其后的战争。孙武得益于《军志》、《军政》而成功。韩信(见..

历代兵书的特点

历代兵书的特点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自的特点,概括说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源远流长。中国兵书起源较早,自《军志》、《军政》算起,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孙子兵法》问世也有2500多年,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

宋武庙七十二将

宋武庙七十二将出自————《兵家学派》武庙又称武成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唐高宗上元初,封为姜太公为武成王。开元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十哲配祀,至宋代逐渐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庙。明朝洪武年间,废武庙,以姜太公从祀帝王庙。至满清时称供奉关羽的关公庙为武庙。民国时合祀关羽、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

中外兵书的交流

中外兵书的交流出自————《兵家学派》中外文化交流是一种历史的、普遍的现象,它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而增加,军事文化交流也是如此,它的载体有多种,但最多的则是兵书。中国向外国流传的兵书固然不少,外国传入中国的军事著作也很可观。1994年10月,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于汝波、皮明勇、高殿芳等人合编的《孙子学文献提..

吴起兵法网·使命

吴起兵法网·使命出自————《兵家学派》一、将兵法上升到有系统性辩证思想的军事哲学。二、致力于将兵法从古代近代完成向现代化革新。三、提取兵法中精髓应用于当代适用于不同领域。 四、为兵家继绝学,承传兵家学派,弘扬兵家文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子部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子部十作者:请·纪昀出自————《兵家学派》 卷一百 子部十○兵家类存目△《握机经》·三卷、《握机纬》·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曹允儒撰。允儒字鲁川,太仓人。是书首载风后古文一十九字,次载太公望增衍三百六十五字,次载宋阮逸所撰《李卫公问对》中六十七字,采辑诸家注释,於衡冲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九·子部九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九·子部九作者:请·纪昀出自————《兵家学派》卷九十九 子部九○兵家类《史记·穰苴列传》称,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是古有兵法之明证。然风后以下,皆出依托。其间孤虚、王相之说,杂以阴阳五行;风云、气色之说,又杂以占候。故兵家恒与术数相出入,要非古兵法也。其最古者,当以..

书目答问补正·兵家第三

书目答问补正·兵家第三作者:范希曾出自————《兵家学派》兵家第三(兵者人事,《太白阴经》、《虎钤经》之属,诡诞不经,不录。《登坛必究》、《武备志》多言占候,所言营陈器械,古今异宜,不录。《握奇经》、《三略》、《心书》、《李卫公问对》,伪书,不录。《武编》、《兵法百言》之属,多空谈,不录。)《历代兵..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