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及其译著《防海新论》

繁体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及其译著《防海新论》

出自————《兵家学派

  华蘅芳是晚清著名的军事技术家和数学家,他同英国人傅兰雅合译的《防海新论》,对当时海防的筹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

  华蘅芳,字若汀,无锡(今属江苏)人。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出生。青少年时,他不习时文,摒弃科举,而是钻研中国古代自然科学 和努力探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14岁时便与27岁的同乡学者徐寿结为学术上的忘年之交,互相切磋学问。咸丰初年,二人一起在上海学习数理化知识,咸丰十一年底(公元1862年初),又共赴安庆曾国藩军营。华蘅芳在安庆内军械所任职时,与徐寿通力合作,建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四五月间,李鸿章委派江海关道丁日昌等筹建江南制造总局,华蘅芳便协助建造厂房和安置机器等事宜。该局设立翻译馆后,便与徐寿一起,同英国人傅兰雅、美国人玛高温合作,翻译了欧美的多种科技和军事书籍,《防海新论》就是其中的一部。在局从业期间,他亲自试制硝酸,供配造火药之用,并不顾危险地亲临现场指导试制工作,所花费用,仅为进口硝酸价格的1/3。后来,他又到天津武备学堂任数学教习,于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为学生试制了一个直径为五尺的小汽球,并从硝酸中提取氢气充入球中,制成中国第一个氢气球,为中国官兵争了气。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华蘅芳去世。他一生潜心科研事业,处事崇尚谦抑,著述丰富,蜚声遐迩,学生布于四海,终生不求仕途进取,但求学问精深,以布衣素食为足,“身殁之日,家无余财”。

  (2)对晚清海防建设影响颇深的《防海新论》

  《防海新论》原为德意志人布里哈所著,由华蘅芳与傅兰雅合译,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由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刊印发行,全书18卷,是西方关于近代海防要塞防御工程建筑的一部专著。主要论述了近代海防的重要性,海岸炮和水中障碍器材配合拦阻敌舰的基本内容,同时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水雷的构造、性能、布设、使用和排除方法,用沉物和浮物拦阻敌舰的工程技术等问题。在第二至第四卷中,以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870—1871年普法战争、1877—1878年俄土战争为例,论述了要塞建筑的得失。

  其一,要塞的堡垒与炮台,以三合土构筑为佳,这种炮台最耐敌舰炮火的轰击,守军可据其长期坚守。

  其二,守备要塞的火炮如果都是裸露式的,即使在数量上多于敌舰的舰炮,进攻者仍然可以将其轰毁,并夺取进攻要塞的胜利。

  其三,守备炮台的火炮与炮手,均应建筑铁甲炮房作掩护。铁甲炮房需建筑在隐蔽之处,免遭敌舰舰炮的轰击。建筑在裸露处的铁甲炮房,其铁甲厚度应在20英寸以上,这样才能经受住敌舰从任何方向射来的炮弹,即使中弹上百次,也不致于被轰毁。

  其四,炮房前的地面应筑成斜坡式,使之与敌舰舰炮轰击线路成一定的斜角而不是直角,这样才能使敌舰射来的炮弹偏斜下滑,减少对地面的破坏力。

  其五,炮架上的磨盘式轴心应在炮孔之间,炮孔的直径与海岸炮口径相比,不宜过大。

  其六,在单座孤立炮台的附近,须用三合土建筑一道坚厚的壁垒,使之与炮台相连,以加强炮台的守备能力。

  其七,堡垒与炮台要交错配置,既能抵挡敌舰的正面进攻,又能从侧后轰击逃窜之敌舰。

  其八,堡垒与炮台内的火炮,要疏开配置,使火炮能从多角度轰击敌舰,以便充分发挥火力优势,同时还能防止被敌舰舰炮集中轰毁。

  其九,堡垒和炮台既要在同一平面上做多角度的疏开配置,还要在不同的层面上做多层次的配置,以便扩大火炮的俯仰角,减少死角,使要塞火炮能在上、下、左、右不同的角度上轰击敌舰。

  其十,堡垒和炮台的建筑,要依据舰船和舰炮的变化而更新,切不可固守陈法,否则要塞就会在新型舰载火器的轰击下失去守备能力。

  这些论点,反映了西方军事人员研究的最新成果,传入中国后,被李鸿章等军政要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所采纳,对当时旅顺和威海等北洋海军要塞的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及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及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出自————《兵家学派》何汝宾是明朝后期著名的兵书著述家,他所编著的《兵录》,最主要的特点是把既往的兵法理论,同火绳枪炮的使用技术及战术结合起来,受到世人的重视。(1)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何汝宾,字寅之,一作仲升,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明史》无传,生卒年月不详 。据..

兵学巨匠茅元仪及其编纂的《武备志》

兵学巨匠茅元仪及其编纂的《武备志》出自————《兵家学派》茅元仪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编纂的兵学巨著《武备志》,是中国古代卷帙最多、门类最齐全的军事百科全书,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1)兵学巨匠茅元仪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又号东海波臣、梦阁主人等,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朝著名学者茅坤之孙,..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和《车营扣答合编》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和《车营扣答合编》出自————《兵家学派》孙承宗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家,他与鹿善继、茅元仪、杜应芳合著的《车营扣答合编》,是论述在西洋大炮大量使用情况下,车、步、骑、辎重相结合战法的专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1)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孙承宗,字稚绳,别号恺阳,祖籍河南,世居高阳(今河北高阳城北)..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与《西法神机》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与《西法神机》出自————《兵家学派》孙元化是明末研制西洋火炮的专家,他撰写的《西法神机》是明末关于西洋火炮的专著,对明末和清代的火炮研制和使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研制西洋火炮的专家孙元化孙元化,字初阳,号火东,嘉定(今属上海)人。出生年月不详。《明史·徐从治传》后附其小传,称他..

火器理论家焦勖及其专著《火攻挈要》

火器理论家焦勖及其专著《火攻挈要》出自————《兵家学派》焦勖是明末著名的火器理论家,他所编著的《火攻挈要》,对明末及清代的火器制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火器理论家焦勖焦勖,宁国(今安徽贵池)人。生卒年月和事迹不详。他主要活动于明末动乱之时,目睹朝政腐败,武备松弛,人民遭受的战乱之祸,于是“日究心于将..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及其评注的《广名将传》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及其评注的《广名将传》出自————《兵家学派》黄道周生活在内忧外患频繁、国运衰微的明末时期。他所注释的《广名将传》,被誉为“营伍中必不可少之书”。(1)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黄道周,字幼平(平一作玄),一字螭〔chi痴〕若,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生,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

宛溪先生顾祖禹及其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

宛溪先生顾祖禹及其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出自————《兵家学派》顾祖禹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地理学家,他所著的《读史方舆纪要》,既是一部内容详备的历史地理巨著,又具有明显的军事特色,故被认为是一部军事地理巨著,可堪称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1) 隐居不仕的宛溪先生顾..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出自————《兵家学派》魏源是清代后期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的倡导者,他所编著的《海国图志》全面反映了其军事地理思想和海防思想,可谓清代后期推行军事自强国策的思想武器。(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倡导者魏源魏源,原名魏远达,字默深,又字汉..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出自————《兵家学派》徐建寅是晚清军事技术家、科学家,他为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工业奋斗一生,最后以身殉职。他所编著的《兵学新书》,是一部集当时兵学之大成,开创新兵学之风的新型军事著作。对戊戌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晚清军事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影响。(1)兵工专家徐建..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出自————《兵家学派》笔者虽然以本书较多的篇幅,介绍了我国25位名家撰写的28部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和主要朝代在军事学的主要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但在数量上也仅仅占有百分之一或数百分之一。那么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呢?史家们虽曾经过多方努力,但大致也只能求得一个精选后的近..

历代兵书的分类

历代兵书的分类出自————《兵家学派》随着兵书的不断增多和人们对其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便试图根据兵书中主要内容的属性,进行适当的分类。首创其例者是汉代刘歆所著《七略》中的《兵书略》。《兵书略》系汉代步兵校尉任宏所辑,书中将兵书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大类。《兵书略·小序》对这四类兵书的含..

历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

历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内容博大精深,论述宏阔,它既包括战争、军事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诸方面关系的内容,又包括战争、军事领域内诸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 战争和政治的关系中国历代军事家在探讨战争和军事问题时,都无不同政治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内容和表述方..

历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历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论述的问题,不仅包容了军事领域内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旁及其他诸多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指导战争实践每一种兵书,既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指导其后的战争。孙武得益于《军志》、《军政》而成功。韩信(见..

历代兵书的特点

历代兵书的特点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自的特点,概括说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源远流长。中国兵书起源较早,自《军志》、《军政》算起,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孙子兵法》问世也有2500多年,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

宋武庙七十二将

宋武庙七十二将出自————《兵家学派》武庙又称武成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唐高宗上元初,封为姜太公为武成王。开元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十哲配祀,至宋代逐渐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庙。明朝洪武年间,废武庙,以姜太公从祀帝王庙。至满清时称供奉关羽的关公庙为武庙。民国时合祀关羽、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

中外兵书的交流

中外兵书的交流出自————《兵家学派》中外文化交流是一种历史的、普遍的现象,它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而增加,军事文化交流也是如此,它的载体有多种,但最多的则是兵书。中国向外国流传的兵书固然不少,外国传入中国的军事著作也很可观。1994年10月,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于汝波、皮明勇、高殿芳等人合编的《孙子学文献提..

吴起兵法网·使命

吴起兵法网·使命出自————《兵家学派》一、将兵法上升到有系统性辩证思想的军事哲学。二、致力于将兵法从古代近代完成向现代化革新。三、提取兵法中精髓应用于当代适用于不同领域。 四、为兵家继绝学,承传兵家学派,弘扬兵家文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子部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子部十作者:请·纪昀出自————《兵家学派》 卷一百 子部十○兵家类存目△《握机经》·三卷、《握机纬》·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曹允儒撰。允儒字鲁川,太仓人。是书首载风后古文一十九字,次载太公望增衍三百六十五字,次载宋阮逸所撰《李卫公问对》中六十七字,采辑诸家注释,於衡冲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九·子部九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九·子部九作者:请·纪昀出自————《兵家学派》卷九十九 子部九○兵家类《史记·穰苴列传》称,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是古有兵法之明证。然风后以下,皆出依托。其间孤虚、王相之说,杂以阴阳五行;风云、气色之说,又杂以占候。故兵家恒与术数相出入,要非古兵法也。其最古者,当以..

书目答问补正·兵家第三

书目答问补正·兵家第三作者:范希曾出自————《兵家学派》兵家第三(兵者人事,《太白阴经》、《虎钤经》之属,诡诞不经,不录。《登坛必究》、《武备志》多言占候,所言营陈器械,古今异宜,不录。《握奇经》、《三略》、《心书》、《李卫公问对》,伪书,不录。《武编》、《兵法百言》之属,多空谈,不录。)《历代兵..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