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

繁体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

作者:刘济昆

出自————《***兵法》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时间/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地点/江西三湾村、井冈山策略/先在农村建立武装力量,再以乡村包围城市,扩展地盘结果/建立红色政权的雏形

看官,***放弃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是不想以卵击石,避免工农***军全军覆灭,但是,他的善意不被理解。

当时有个名叫余洒度的师长,就反对***,指责***退到农村是想当“山大王”。

***振振有辞:“我们并不是不要长沙,而是现在不能要。因为,中国的***,实质上是农民***。敌人对农村的控制薄弱,有利于我们找个落脚点,深深扎下根来,发展壮大我们的力量。”

***还指出:“历史上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如果说我们也要当‘山大王’,那么这个‘山大王’是特殊的‘山大王’,它是***领导的,有主张、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而不是过去的‘山大王’。”

***强调作战略退却,退向农村,退向湘赣粤边境山区。“将来湘赣

粤三省,任何一省农民暴动时,我们随时都可参加。”那年九月十日上午,在文家市一座学校操场召开了工农***军大会。***在大会上讲话,进一步发挥其“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高见——“诸位兄弟:大***已经失败,工农遭疯狂屠杀,***处在低潮。

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是成功之母,***高潮迟早还会到来。过去我们的失败,就是吃了没有枪杆子的亏。因此,我们一定要有***的武装。有人说,蒋介石现在力量很大,我们的力量很小,耽心搞不出什么名堂来。依我看,我们力量小只是暂时的。我们好比一块石头,蒋介石好比一个大水缸,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会打烂蒋介石那个大水缸。”

最后,***又强调:“目前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长沙这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呆的地方。我们必须改变战略,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力量。”

看 官,***颇有演说天才。要当军事指挥家,讲起话来如果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是绝对不行的。***演说,真真正正称得上是“号召”,如吹号角般,令闻者争先恐后响应。

如此这般,那许多工农***军就跟随***南进。前有去路,后无追兵,士气十分高昂,最初几日,一路顺利。但是,到了第五日清晨,工农***军官兵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就遭敌人

突袭,总指挥卢德铭中弹身亡。***看到战友牺牲,悲痛之馀,咬牙切齿,随即率众攻克莲花县城,捣毁***县党部和县公署。又攻进监狱,救出一百多名***人士。又过三天,工农***军到达永新县的三湾村。

看官,不要看三湾是个小小村落,这个小村落在中***史上至关重要,因为当年***在那里作了一件史称“三湾改编”的事。

原来,***在三湾实施其治军的最重要措施——在部队建立中共各级组织,班有党小组,连有党支部,团有党委,在连以上各级设置党代表,并且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亲自当***。

党指挥枪!“三湾改编”从此实现了这一条。

***同时在部队中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建立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制度,并提出废止肉刑,不枪毙逃兵、不打人、不骂人、不拉伕、讲话和气、买卖公平等新型纪律。

看官,***当时还有被人视为“收买人心”的十分高明的一手,那就是宣布了“愿留则留、愿走则走”的政策,对于自愿离开部队者,开具证明,发给路费。自愿离开而得到路费者,虽未必视***为大救星,却必然对***不会有深仇大恨。

不久,***率军开上江西井冈山。他不仅是上山“扎寨”,而且被指为“与匪结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井冈山最初并非“***根据地”,而是两股土匪的巢穴。那两股土匪的首领一叫袁文才,一叫王佐,各有六十枝坏枪,六百多名土匪。

***千真万确,万确千真有“与匪结盟”之嫌。他曾对斯诺表白:“井冈山的匪首王佐、袁文才,在一九二七年冬加入了红军,使红军实力增加了将近三团之众,王、袁都被任命为团长。”

不过,***并不将这两个加入红军的匪首视为***同志,反而心存戒心。他说:“两个人虽然是土匪出身,可是曾经投身过国民***,现在他们准备对反动势力作战。我在井冈山的时候,他俩可算是忠实的共产主义信徒,执行着党的命令。后来,他们擅自离开井冈山,恢复了他们的土匪脾气,结果是被当时已经组织化、苏维埃化的、有自卫能力的农民所杀。”

利用土匪,将土匪置于自己指挥之下,这是“***兵法”中非常出色的部分,古今中外“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矣。

一九二八年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馀部和湖南南部起义的农民军,转战到井冈山,与***的部队会合。这就是威震中外的“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合后,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总司令,***任政治委员。

***在井冈山上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建立起一个红色政权,进行“工农武装割据”,以便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攻占城市,解放全中国。要建立且巩固这个政权,首先必须经营好红军。

一九二八年春,***规定了红军的三项纪律——

第一、行动听指挥。

  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

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一九二八年夏,***又提出了六项注意——

一、上门板。

二、捆铺草。

三、说话和气。

四、买卖公平。

五、借东西要还。

六、损坏东西要赔。

一九二九年以后,***又将三大纪律中的“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来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对于六项注意,又增加“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项有容,从而成为中外皆知、还谱歌传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看官,***治兵,十分讲究备战,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一种备战。***经常说“人民军队人民爱”,真能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和“洗澡避女人”一类,自能赢得“人民爱”。如今大陆有些贪官污吏,不知还会不会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曲否?当年***的红军连一针一线都不拿,倘非如此,而是贪污民脂民膏,焉能打下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七年十月地点/山西忻口名称/忻口会战兵力对照/国共联军对日军策略/共军主力于日军后侧方骚扰,破坏其交通补给线结果/日军补给切断,被迫败退。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英国记者贝特兰,..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无胜战把握时,不死守固定领土、固定作战线。看官,毛泽东这个人,用反语来说,堪称“诡计多端”,他提倡运动战。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首先看准红军作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作战线的不固..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形势不利时先行退却,避敌主力。一旦窥见敌方弱点,有把握战胜才打第一仗,务求一战而胜,壮己势,挫敌势,先声夺人看官,毛泽东在宣传时,常说红军“伟大”,但在打仗时,他却强调红军“弱小”。要以弱胜强,殊..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战略退却,形势弱时先予退让,保存军力,静待反攻时机,再一举溃敌。看官,毛泽东在陕北的第二年,即一九三六年,著书立说,写成一本可以与古代《孙子兵法》媲美的兵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本书集毛..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六年二月~三月。地点/山西汾河河谷地区。名称/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兵力对照/一万二千对七个师。策略/高喊抗日口号,制造舆论。得手后立即回师,呼吁停战议和。结果/消灭阎锡山七个师 ,歼一..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八月地点/甘肃大草地策略/出敌之意,化不可能为可能结果/穿越大草地,摆脱包围网,免除被歼灭之危机。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七日,毛泽东指挥红军过大草地:目的是陕西省北部。毛泽东首先指示先遣团:“北..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地点/四川大渡河策略/以急行军制敌机先,抢占要塞结果/强越大渡河。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继续向大渡河挺进。看官,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又号“了了”,意为“成功便了..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月地点/贵州、云南、四川兵力对照/三万对数十万策略/制造烟幕,隐藏动向结果/突破围堵,渡金沙江入四川。看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古而然,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刚刚掌握中共党..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十月,共三百六十八天地点/从江西出发至陕西止,历十一省、二万五千华里名称/二万五千里长征策略/大撤退,大转移结果/虽丧失根据地,但保住实力,伺机翻身。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总指挥/李德、博古兵力对照/十万人对一百万大军、二百架飞机策略/面对绝对优势敌人,不固守死阵线,必先放弃土地、转进待机, 以..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一年七月~九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三十万策略/诱敌深入,择虚而噬结果/历时三月,共歼国民党军三万馀,缴枪一万四千。从一九三一年七月开始,蒋介石自任..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一年五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二十万策略/以机动转进分散敌方主力,再伺机逐一歼灭结果/历时十五天,五仗全胜,缴枪两万馀看官,毛泽东还有一首词《渔家傲·..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另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九年八月地点/江西井冈山名称/黄洋界保卫战兵力对照/二个连对一个师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及动员地方民众结果/确保井冈山看官,毛泽东有首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八年地点/江西永新兵力对照/两营兵力对国民党军十一个团策略/利用山险地形和广大民众掩护,采四面游击战术结果/牵制国民党军二十五天。那年五月,毛泽东提出了他的兵法中最重要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地点/湖南省策略/将工农武装化整为零,就地潜伏,等待时机结果/保存了工农武装的实力。看官,一九二七年夏,国共两党反目相煎,中共指蒋介石之“清党”为“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杀。毛泽东本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