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

繁体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

作者:刘济昆

出自————《***兵法》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策略/无胜战把握时,不死守固定领土、固定作战线。

看官,***这个人,用反语来说,堪称“诡计多端”,他提倡运动战。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首先看准红军作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作战线的不固定,影响到根据地领土的不固定。时大时小时缩时伸是经常的,此起彼落也往往发生。这种领土的流动性,完全是来源于战争的流动性。”

“时大时小时缩时伸”,这些字眼,实是可圈可点。

“领土的不固定”、“领土的流动性”,这当然不是***的发明,而是事实上必然如此。但是,打起仗来,许多人都喜欢“寸土不让”,正面御敌,***不以为然,反而主张经常不固定,经常流动。

看官,***考虑任何问题,都要从正、反两方面去想,尤其喜欢与常人的看法背道而驰。人们认为不固定,流动不好,他偏偏说好,而且视若等闲。

他说:承认不固定和流动性,“对于我们是有利益的。从这个特点出发,规定我们的日程,不要幻想有进无退的战争,不要震惊于领土和军事后方的暂时的流动。”

***要红军官兵过流动生活,“只有在现在的流动生活中努力,才能争取将来的比较地不流动,才能争取最后的稳定。”

什么叫运动战?***作了最通俗的解释——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这句话香港人一定可以铭记心中,因为许多马迷到马场时常说类似的话:“赌得赢就赌,赌不赢就走。”马迷因有这座右铭,所以长年赌马而不会倾家荡产,因为大家小注怡情,“赌不赢就走”也!

***也像香港马迷一样,打仗打不赢,就溜之大吉,莫奈其何。

***有非常精彩的话:“天下没有只承认打不承认走的军事家,不过不如我们走得这么厉害罢了。对于我们,走路的时间通常多于作战的时间,平均每月打得一个大仗就算是好的。一切的‘走’都是为着‘打’,我们的一切战略战役方针都是建立在‘打’的一个基本点上。”

“打不赢就走”,就要将领土让出,看来十分大方,实际上也是不得已而为的。

***指出在四种情况下不打而走。第一是当面的敌人多了不好打;第二是当面敌人虽不多,但它和邻近敌人十分密接,也有时不好打;第三,一般他说来,凡不孤立而占有十分巩固阵地之敌都不好打;第四是打而不能解决战斗时,不好再继续打。

“走”,在敌人看来,就是逃跑、流窜。当你“走”的时候,是不必计较敌人和别人怎么说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有逃之夭夭,才能最后灼灼其华。

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就制定了抗战的军事战略——战略统一下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强调“打不赢就走”,但辩证法如男子汉大丈夫,能伸能缩。“打不赢就走”是“缩”,我们不要忘记“伸”——“打得赢就打。”

中共抗战初期的“平型关大捷”就是非常漂亮的“打得赢就打”运动战。

当时,红军已改名为国民***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一九三七年八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从陕西三原誓师东进,渡过黄河,开至晋北。以右翼接防平型关之右二十里者为最先头;形成与日军争夺平型关之势,原来的守军王靖国部在西北长城线上。

其时,侵入察哈尔的日军进入山西,一路由大同攻雁门关,另一路号称日军“陆军之花”的坂垣师团甘一旅团四千馀名兽兵,向灵邱蜂拥而来,直逼平型关。

九月二十六日,八路军与王靖国部联合行动。八路军任务在攻下关沟、蔡家峪、东口而达上铺西;王靖国部东进出击日军到上铺西与八路军会台。

二十六日拂晓战事开始以后,华军一鼓作气北上,于正午十二时左右,先后占领蔡家峪、东口南关沟等地,追击日军至上铺西,日军伤亡一个联队以上。日军闻讯增援两联队,于突过蔡家峪而达小塞村的深沟途中,又为华军完全歼灭。

小塞村以南的土沟,是蔡家峪到平型关必经之路,两旁悬崖壁立,形同深谷,将前后团团围住,士兵高喊“缴枪!”但日军不懂,死命挣扎,结果华方健儿奋勇上前,用手榴弹枪弹将日军杀死大部,坂垣师团血肉淋漓。

二十七日,华军进攻灵邱附近,前后两次大败日军,毙日军三千,夺获汽车一百徐辆,坦克、大炮等军需给养无数,使整个日军无法立足,只有怆惶溃逃。

平型关的胜利,是华方在晋北处处失利之后最光荣的一页,这一役,使华方认识了战术和战略的重要。

一位参加这次战争的华方军官说:“我们这次战役,首先证明活的战法,攻势防御,利用运动战的绝对有效,而且是战胜最基本的办法。反之,挨打的阵地战,单纯的防御战略最是危险,是已往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这次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一)行动秘密。任何一个军事行动不为日军所侦知。

(二)行动迅速。日军无法察觉,察觉以后已经迟了。一次日军与我军两面抢一个山头,本来日军先在山腰,而结果仍让我们先登。

(三)地形熟悉。我们随时将阵地战变为山地战。山地战是我们抵抗进步武器最占优势的办法。”

运动战实行方面,***列出了很多问题,包括侦察、判断、决心、战斗部署、指挥、隐蔽、集中、开进、展开、攻击、追击、袭击、阵地攻击,阵地防御、遭遇战、退却、夜战、特种战斗、避强打弱,围城打援、佯攻、防空、处在几个敌人之间、超越敌人作战、无后方作战、养精蓄锐之必要等。

看官,这许多问题***再三思考过,但他没有详述,殊为可惜。我们为人处世、奋斗搏杀,是否也可深思这些问题呢?如“养精蓄锐之必要”就值得我们奉为圭臬。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七年十月地点/山西忻口名称/忻口会战兵力对照/国共联军对日军策略/共军主力于日军后侧方骚扰,破坏其交通补给线结果/日军补给切断,被迫败退。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英国记者贝特兰,..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形势不利时先行退却,避敌主力。一旦窥见敌方弱点,有把握战胜才打第一仗,务求一战而胜,壮己势,挫敌势,先声夺人看官,毛泽东在宣传时,常说红军“伟大”,但在打仗时,他却强调红军“弱小”。要以弱胜强,殊..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战略退却,形势弱时先予退让,保存军力,静待反攻时机,再一举溃敌。看官,毛泽东在陕北的第二年,即一九三六年,著书立说,写成一本可以与古代《孙子兵法》媲美的兵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本书集毛..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六年二月~三月。地点/山西汾河河谷地区。名称/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兵力对照/一万二千对七个师。策略/高喊抗日口号,制造舆论。得手后立即回师,呼吁停战议和。结果/消灭阎锡山七个师 ,歼一..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八月地点/甘肃大草地策略/出敌之意,化不可能为可能结果/穿越大草地,摆脱包围网,免除被歼灭之危机。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七日,毛泽东指挥红军过大草地:目的是陕西省北部。毛泽东首先指示先遣团:“北..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地点/四川大渡河策略/以急行军制敌机先,抢占要塞结果/强越大渡河。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继续向大渡河挺进。看官,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又号“了了”,意为“成功便了..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月地点/贵州、云南、四川兵力对照/三万对数十万策略/制造烟幕,隐藏动向结果/突破围堵,渡金沙江入四川。看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古而然,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刚刚掌握中共党..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十月,共三百六十八天地点/从江西出发至陕西止,历十一省、二万五千华里名称/二万五千里长征策略/大撤退,大转移结果/虽丧失根据地,但保住实力,伺机翻身。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总指挥/李德、博古兵力对照/十万人对一百万大军、二百架飞机策略/面对绝对优势敌人,不固守死阵线,必先放弃土地、转进待机, 以..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一年七月~九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三十万策略/诱敌深入,择虚而噬结果/历时三月,共歼国民党军三万馀,缴枪一万四千。从一九三一年七月开始,蒋介石自任..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一年五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二十万策略/以机动转进分散敌方主力,再伺机逐一歼灭结果/历时十五天,五仗全胜,缴枪两万馀看官,毛泽东还有一首词《渔家傲·..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另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九年八月地点/江西井冈山名称/黄洋界保卫战兵力对照/二个连对一个师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及动员地方民众结果/确保井冈山看官,毛泽东有首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八年地点/江西永新兵力对照/两营兵力对国民党军十一个团策略/利用山险地形和广大民众掩护,采四面游击战术结果/牵制国民党军二十五天。那年五月,毛泽东提出了他的兵法中最重要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地点/江西三湾村、井冈山策略/先在农村建立武装力量,再以乡村包围城市,扩展地盘结果/建立红色政权的雏形看官,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是不想以卵击石,避免工农革命军全军覆灭,..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地点/湖南省策略/将工农武装化整为零,就地潜伏,等待时机结果/保存了工农武装的实力。看官,一九二七年夏,国共两党反目相煎,中共指蒋介石之“清党”为“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杀。毛泽东本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