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

繁体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

作者:刘济昆

出自————《***兵法》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时间/一九二八年地点/江西永新兵力对照/两营兵力对***军十一个团策略/利用山险地形和广大民众掩护,采四面游击战术结果/牵制***军二十五天。

那年五月,***提出了他的兵法中最重要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

这十六字诀,是***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一生非凡功业的金钥匙。***之所以能够惊天地泣鬼神,首先是靠这十六字诀造就。看官,***这十六字诀,并非一朝一夕冥思苦想得来,而是***经长年血战得来的宝贵经验。

经笔者考证,***的十六字诀最初是以下十六字——

彼出我入,

彼入我出,

避实就虚,

隐势藏形。

***这原始十六字诀,纯粹是为经营井冈山根据地而设计。意思是说,敌军出山,我就入山;敌军入山,我就出山;避开敌军实力而向敌人弱点攻击;善于隐蔽自己,神出鬼没。

***说过:“在周围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割据,利用山险是必要的。”***为什么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呢?中共史书回答道:“因为:一、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而罗霄山

脉南接广东、北衔湖北、东西分界江西、湖南,一切***的举动都足以影响湘、鄂、赣三省的民众。二、党的组织和群众基础较好,并有丰富斗争经验的武装。三、井冈山上有村落,出产稻米和各种杂粮,四周连接着物产较为丰富的地区,便于红军筹粮、筹款。四、井冈位于江西的遂川、宁冈、永新、莲花和湖南的茶陵等县之间,以宁冈为中心,周围五百里,纵横八十里,峭壁耸立、森林蔽天,只有五条坎坷崎岖小道,通向山里,形势险要,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最有利于红军的军事割据。”

***称***为“匪”,它的史书也回答了这问题:“赤匪之蔓延坐大,实受地理环境之影响。赣南位于赣江上游,地势高耸,海拔约七、八百公尺。但山势虽高,而侵蚀已深,山间多有狭长之溪谷,中含局部平原,亦有良田美池。其地雨量充沛,森林繁茂,山深林密,守易攻难。一般匪薮,多系贫瘠闭塞之区,若江西之匪巢,在军事上为天险,在经济上亦差可自给。著名匪巢井冈、东固,皆最宜于隐势藏形之地,匪每溃败,则退据匪巢,扼要坚守不出。”

***精心经营的井冈山有何变化呢?中共的史书往往语焉不详,如“充分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建立工农政权”一类。我们

不妨从***的史书中寻找答案,更为客观翔实:“赤匪盘据赣南,穷数年经营之力,不独陇亩之界址荡然(因分配地亩,将旧有业主界址完全消毁),即地形亦有变化。除高山大川非人力所能维持外,乡村路径悉已变化。如前之曲径可通,今而阻于榛莽;前之深潭浅泽,今忽贯于羊肠。行军作战,以军用地图为全军命脉,前之按图索骥者,今等于歧路亡羊。”

看官,我们从这段话中可知,***经营后的井冈山,已使***的军用地图变成废纸一张,按图索骥的***军官,到井冈山一带就变成歧路亡羊,可悲矣!

笔者并非有意中伤***军官,当年蒋介石就曾说过:“剿匪之难,甚于大战。盖彼利用地形之熟识、与民众之协从,避实就虚,随所欲为;而官兵则来往追逐,疲于奔命矣。”

看官,***在井冈山日益发展,甚至惊动了蒋介石。声势自是不凡,但他是否只有捷报频传,而无损兵折将呢!非也!

一九二八年七月,中共高层有几个“左”得出奇的人物,鼓吹“使小资产变为无产,然后强迫他们***”。这些人不会打仗,却又喜欢发号施令。***有事离开井冈山到永新县去之时,他们趁机下令红四军拉到湘南,攻打郴州。结果招致二十九团全军覆没。整个红军损失半数兵力,中间阶级大部分被驱逐到豪绅一边,贫农阶级成了孤军,红色地区各县的县城和平原地区全为***军占领。

***倒也不慌不忙,从容应付。正当红军二十八、二十九团要去湘南之时,***却率领三十一团两营兵力,在永新阻击吉安来犯之敌军。

***自己透露,他在这一仗所采用的兵法,是“四面游击”。他说:“在广大群众掩护之下,用四面游击的方式,将此十一团敌军困在永新县城附近三十里内至二十五天之久。”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七年十月地点/山西忻口名称/忻口会战兵力对照/国共联军对日军策略/共军主力于日军后侧方骚扰,破坏其交通补给线结果/日军补给切断,被迫败退。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英国记者贝特兰,..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无胜战把握时,不死守固定领土、固定作战线。看官,毛泽东这个人,用反语来说,堪称“诡计多端”,他提倡运动战。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首先看准红军作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作战线的不固..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形势不利时先行退却,避敌主力。一旦窥见敌方弱点,有把握战胜才打第一仗,务求一战而胜,壮己势,挫敌势,先声夺人看官,毛泽东在宣传时,常说红军“伟大”,但在打仗时,他却强调红军“弱小”。要以弱胜强,殊..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战略退却,形势弱时先予退让,保存军力,静待反攻时机,再一举溃敌。看官,毛泽东在陕北的第二年,即一九三六年,著书立说,写成一本可以与古代《孙子兵法》媲美的兵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本书集毛..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六年二月~三月。地点/山西汾河河谷地区。名称/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兵力对照/一万二千对七个师。策略/高喊抗日口号,制造舆论。得手后立即回师,呼吁停战议和。结果/消灭阎锡山七个师 ,歼一..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八月地点/甘肃大草地策略/出敌之意,化不可能为可能结果/穿越大草地,摆脱包围网,免除被歼灭之危机。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七日,毛泽东指挥红军过大草地:目的是陕西省北部。毛泽东首先指示先遣团:“北..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地点/四川大渡河策略/以急行军制敌机先,抢占要塞结果/强越大渡河。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继续向大渡河挺进。看官,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又号“了了”,意为“成功便了..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月地点/贵州、云南、四川兵力对照/三万对数十万策略/制造烟幕,隐藏动向结果/突破围堵,渡金沙江入四川。看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古而然,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刚刚掌握中共党..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十月,共三百六十八天地点/从江西出发至陕西止,历十一省、二万五千华里名称/二万五千里长征策略/大撤退,大转移结果/虽丧失根据地,但保住实力,伺机翻身。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总指挥/李德、博古兵力对照/十万人对一百万大军、二百架飞机策略/面对绝对优势敌人,不固守死阵线,必先放弃土地、转进待机, 以..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一年七月~九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三十万策略/诱敌深入,择虚而噬结果/历时三月,共歼国民党军三万馀,缴枪一万四千。从一九三一年七月开始,蒋介石自任..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一年五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二十万策略/以机动转进分散敌方主力,再伺机逐一歼灭结果/历时十五天,五仗全胜,缴枪两万馀看官,毛泽东还有一首词《渔家傲·..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另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九年八月地点/江西井冈山名称/黄洋界保卫战兵力对照/二个连对一个师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及动员地方民众结果/确保井冈山看官,毛泽东有首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地点/江西三湾村、井冈山策略/先在农村建立武装力量,再以乡村包围城市,扩展地盘结果/建立红色政权的雏形看官,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是不想以卵击石,避免工农革命军全军覆灭,..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地点/湖南省策略/将工农武装化整为零,就地潜伏,等待时机结果/保存了工农武装的实力。看官,一九二七年夏,国共两党反目相煎,中共指蒋介石之“清党”为“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杀。毛泽东本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