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

繁体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

作者:刘济昆

出自————《***兵法》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时间/一九三五年/八月地点/甘肃大草地策略/出敌之意,化不可能为可能结果/穿越大草地,摆脱包围网,免除被歼灭之危机。

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七日,***指挥红军过大草地:目的是陕西省北部。

***首先指示先遣团:“北上抗日路线是正确的路线,是中央研究了当前的形势后决定的。现在,胡宗南在松潘地区的漳腊、龙虎关、包座一带集结了四个师,东西的川军也占领了整个岷江东岸,一部已占领了岷江西岸的杂谷脑;追击我们的刘文辉部已赶到懋功,并向抚边前进;薛岳、周浑元部则集合于雅川。如果我们掉头南下就是逃跑,就会断送***。”

当时红军三面受敌,前面是大草地,如果不过大草地,就会“断送***”。换而言之,就会“大家送命。”

***又说:“我们只有前进,敌人判断我们会东出四川,不敢冒险走横跨草地、北出陕甘这一着棋。但是,敌人是永远摸不到我们的底的,我们偏要走敌人认为不敢走的道路。”

看官,现在我们不妨翻阅一下***史书,其中有云:“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八、九月间,蒋总统督伤中央军及川中各军,加紧围剿,但匪所据的松潘高原,自九月以后即已冰山雪地,气候严寒,而当地居民,十之七八皆游牧为生之藏族,不事耕种,仅有少数玉蜀黍生产,粮食奇缺。赤匪劫掠藏民及喇嘛寺的牛羊,以为补充。而义民与喇嘛等,自动纠众,与匪殊死抗战。赤匪至此,乃感饥寒交迫,企图他窜。残匪五六千人,沿川青甘边境窜向陇东,***沿途兜剿,击散不少。”

大草地荒无人烟,那里遍地都是积水,看上去是碧油油一片草地,下脚时却泥深没胫;没有人家可以投宿,只得露宿在潮湿的荒野中;没有粮食做饭,只能靠自背的干粮充饥。

美国学者特里尔用以下的文字描述红军过大草地——

“在甘肃过大草地是长征中最恐怖的经历,***失去了几千名战士,他们陷入泥淖、死于饥饿或受到当地土人的阻击,但这并没有影响毛的战略战术。一个部落的女酋长对汉人深怀敌意,她威胁说,任何帮助红军的人都将被开水活活烫死。红军第一次不得不为得到食物而‘抢劫’。毛后来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将来我们一定要偿还!这笔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抢来的给养。’”

红军先遣团从八月十一日出发到八月十六日,不到一个星期,完成了从茫茫草地踏出一条前进道路的重任。全军随后通过大草地。

九月中旬,***率领红军陕甘支队,渡过白龙江,通过残缺而危险的栈道,到达岷山脚下的腊子口。

腊子口乃岷山山脉一个重要隘口,是四川进入甘肃的天险门户。两座高山夹着一道山沟,山沟宽约三十多米,两边是悬崖峭壁;山沟两峰之间,有一条水深流急的石沙河,江上横架一座木桥,将两山相连。这桥是过腊子口必经之地。

甘肃军阀鲁大昌派有重兵把守腊子口。桥的附近筑有许多坚固工事,形成纵横交叉的火力封锁网。

鲁军阀企图通过天险和重兵来阻挡红军去路。从当时情况看,左右两边都有敌方重兵,一边是胡宗南的主力部队,一边是杨土司的两万骑兵。红军要北上,别无他途,只有通过腊子口这条路。

***和同僚研究后,决定夺取腊子口。

夜幕降临后,三十多名红军第六连勇士,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向对方展开正面猛攻。但***一时并未还击,严守工事内,等红军火力一停,勇士们开始向桥头冲锋时,***抛出大量手榴弹。红军方面所处地形不利,几次冲锋都未能奏效。

红军为压倒对方火力,加强攻击,轻重机枪不停扫射。但对方扔出更多手榴弹,使勇士们难有寸进。

***对突击队战斗情况和力量配置极之关心,多次派人到前沿阵地观察了解。不久下令突击队暂时撤回,休息后再攻。

配合六连正面进攻的一、二连,在团长率领下,准备从腊子口侧,包抄敌军后路。但腊子口右侧的石壁非常陡峭,难以攀登。有位勇士似有猿猴身手,终于攀爬上去,然后用绳将战友一个接一个腾空吊走。

撤下来休息的红六连,更组织敢死队,挑选到十五名勇士,编成突击小组,准备分两路向桥下集结,突击敌方:一路从桥底攀桥柱过到桥对岸袭击桥上敌人;另一路则在桥这边会同第一路,对桥上敌军作两面夹击。

新的战斗又起。第一路战士趁天黑摸到桥下,再攀桥向对岸运动;途中因有人不慎跌入水,目标暴露,敌军顿时向桥下猛烈射击,战士们无法前进,只好隐匿岩石背后,伺机再动。另一路战士,趁敌军向桥下扫射时,迅速冲到桥边,向对方掷出一排手榴弹,随即冲进敌军工事,展开肉搏战。右翼一、二连迂回也奏功,冲锋号起,杀声震天。

红军攻占腊子口,部分残敌直向岷州方向败退。***又赢一仗,心情舒畅。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七年十月地点/山西忻口名称/忻口会战兵力对照/国共联军对日军策略/共军主力于日军后侧方骚扰,破坏其交通补给线结果/日军补给切断,被迫败退。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英国记者贝特兰,..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无胜战把握时,不死守固定领土、固定作战线。看官,毛泽东这个人,用反语来说,堪称“诡计多端”,他提倡运动战。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首先看准红军作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作战线的不固..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形势不利时先行退却,避敌主力。一旦窥见敌方弱点,有把握战胜才打第一仗,务求一战而胜,壮己势,挫敌势,先声夺人看官,毛泽东在宣传时,常说红军“伟大”,但在打仗时,他却强调红军“弱小”。要以弱胜强,殊..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战略退却,形势弱时先予退让,保存军力,静待反攻时机,再一举溃敌。看官,毛泽东在陕北的第二年,即一九三六年,著书立说,写成一本可以与古代《孙子兵法》媲美的兵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本书集毛..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六年二月~三月。地点/山西汾河河谷地区。名称/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兵力对照/一万二千对七个师。策略/高喊抗日口号,制造舆论。得手后立即回师,呼吁停战议和。结果/消灭阎锡山七个师 ,歼一..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地点/四川大渡河策略/以急行军制敌机先,抢占要塞结果/强越大渡河。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继续向大渡河挺进。看官,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又号“了了”,意为“成功便了..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月地点/贵州、云南、四川兵力对照/三万对数十万策略/制造烟幕,隐藏动向结果/突破围堵,渡金沙江入四川。看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古而然,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刚刚掌握中共党..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十月,共三百六十八天地点/从江西出发至陕西止,历十一省、二万五千华里名称/二万五千里长征策略/大撤退,大转移结果/虽丧失根据地,但保住实力,伺机翻身。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总指挥/李德、博古兵力对照/十万人对一百万大军、二百架飞机策略/面对绝对优势敌人,不固守死阵线,必先放弃土地、转进待机, 以..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一年七月~九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三十万策略/诱敌深入,择虚而噬结果/历时三月,共歼国民党军三万馀,缴枪一万四千。从一九三一年七月开始,蒋介石自任..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一年五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二十万策略/以机动转进分散敌方主力,再伺机逐一歼灭结果/历时十五天,五仗全胜,缴枪两万馀看官,毛泽东还有一首词《渔家傲·..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另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九年八月地点/江西井冈山名称/黄洋界保卫战兵力对照/二个连对一个师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及动员地方民众结果/确保井冈山看官,毛泽东有首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八年地点/江西永新兵力对照/两营兵力对国民党军十一个团策略/利用山险地形和广大民众掩护,采四面游击战术结果/牵制国民党军二十五天。那年五月,毛泽东提出了他的兵法中最重要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地点/江西三湾村、井冈山策略/先在农村建立武装力量,再以乡村包围城市,扩展地盘结果/建立红色政权的雏形看官,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是不想以卵击石,避免工农革命军全军覆灭,..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地点/湖南省策略/将工农武装化整为零,就地潜伏,等待时机结果/保存了工农武装的实力。看官,一九二七年夏,国共两党反目相煎,中共指蒋介石之“清党”为“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杀。毛泽东本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