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

繁体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

作者:刘济昆

出自————《***兵法》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时间/一九三七年十月地点/山西忻口名称/忻口会战兵力对照/国共联军对日军策略/***主力于日军后侧方骚扰,破坏其交通补给线结果/日军补给切断,被迫败退。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在延安接见英国记者贝特兰,畅谈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

***首先向贝特兰介绍当时战斗情况——

“在战略上,八路军正以山西为中心进行战争。如你所知,八路军曾经取得了多次的胜利,例如平型关的战斗,井坪、平鲁、宁武的夺回,涞源、广灵的克复、紫荆关的占领,大同雁门关间、蔚县平型关间、朔县宁武间日军的三条主要运输道路的截断,对雁门关以南日军后方的攻击,平型关、雁门关的两次夺回,以及近日的曲阳、唐县的克复等。进入山西的日本军队,现在在战略上是在八路军和其他中***队的四面包围之中。我们可以断言,日军在华北今后将遇到最坚强的抵抗。日军要在山西横行,必然将遇到它前所未有的困难。”

基于对这种形势的观察,***透露了八路军的战略战术。那是其他的中***队所没有采取的行动,“主要地是在敌军翼侧和后方作战。”

***表示他不反对使用一部分兵力于正面,但他强调主力必须使用于侧面,采取包围迂回战法,独立自主地攻击敌人。

***指出:“使用若干兵力于敌人后方,其威力特别强大,因为捣乱了敌人的运输线和根据地。”

他又指出,“就是在正面作战的军队,也不可用单纯防御的战法,主要应采取‘反突击’。”

一本***史***载:“八路军自受命抗日,即全军开赴冀察晋三省,专事游击的工作。他们游击的任务,一是破坏日军交通线减少其作战力量;二是东西突击,牵制日军;三是乘虚进袭,歼灭日军。”

那年十月二日,雁门关失守,阎锡山为了挽救山西战局危机,保卫省会太原,决定利用忻口要隘进行正面防御,阻敌南下,蒋介石急调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率部驰援。

参加忻口会战的华军有中央军、晋绥军、川军等部。进攻忻口的日军以第五师团为主力,另有关东军一部和其他特种部队。

十月六日,***致电周恩来等,要他们转告***高层:日寇占领石家庄后,必将向西进攻,故娘子关一线须集结重兵实行坚守,以利太原以北作战的胜利。

周恩来参加了忻口会战的作战研究。阎锡山等根据日军分三路南犯的态势,把作战部署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地区;以主力用在中路的正面防御。当时商定:中路归卫立煌指挥,右翼各军(包括一部分***军队)归朱德、彭德怀指挥,左翼归杨爱源指挥,负责守卫石岭关和太原的预备军归傅作义指挥。周恩来考察了这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后提出,着重正面防堵损失必大,而

胜算小。他建议中路地区以少数兵力箝制敌军,加强侧面部署,以主力向东北代县方面出击,可收阻敌向南突入之效。自九月十一日夜晚起,忻口之线开始接触,日军乘其战胜馀威,企图一鼓而下,但难以得逞。

十三日起前方战事激烈,华军布置充裕,所以大胜了一仗。十四日起,各路协同总攻,华方亦有数十架飞机助战。将日军炮兵阵地完全摧毁,阵地续有进展。十四日上午华日两军在南槐花镇激战,日军数千,被击毙千馀。

十五日晨日军反攻,首次坦克数十辆乱冲,华军沉着应付,待其步兵逼近,即冲锋肉搏,日军不支溃退。

十六日,日军又开到三千馀人,突入华军阵地。华军亦增加生力军,复将日军包围、激战终日,毙日军二千馀。总计数日血战,华方缴枪五、六百枝、轻重机枪四十馀挺、炮二十门。十七日并击落巨型轰炸机一架,战果辉煌。

还在日军准备向忻口南进时,八路军总部即部署第一一五师和第一二○师担任从东西两面破坏敌人侧后纵深地带的交通线和据点的作战任务。

第一一五师主力活动于晋东北,袭击张家口至广灵、代县的交通线,并派独立团和骑兵营向察南、冀西出击;第一二○师主力活动于晋西北,袭击忻口至雁门关、宁武至大同的交通线,并派雁北支队向长城以北出击。

当忻口正面激战时,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第一二○师各部积极配合、在敌人侧翼和后方频频出击,多次截断敌后方主要交通线,击毁日军大批运输汽车,袭击敌增援部队,收复了一些县城,使日军侧背受到严重威协,前线不得及时得到粮食、弹药的接济。

十月十七日,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贵部林师及张旅,屡建奇功,强寇迭遭重创,深堪嘉慰。”

看官,忻口会战,震古烁今、惊天动地。是***极之光辉的一页。这次会战,并非***亲自指挥,但他派出周恩来参加作战研究,实施了他的一些兵法。尤其八路军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更是***军事艺术的美妙实践。

看官,***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三个月,即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写了一

篇慷慨激昂、气壮山河、堪称抗日宣言的《祭黄帝陵》,全文如下——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答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履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一九四零年,为美洲《华侨日报》创刊题。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无胜战把握时,不死守固定领土、固定作战线。看官,毛泽东这个人,用反语来说,堪称“诡计多端”,他提倡运动战。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首先看准红军作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作战线的不固..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形势不利时先行退却,避敌主力。一旦窥见敌方弱点,有把握战胜才打第一仗,务求一战而胜,壮己势,挫敌势,先声夺人看官,毛泽东在宣传时,常说红军“伟大”,但在打仗时,他却强调红军“弱小”。要以弱胜强,殊..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战略退却,形势弱时先予退让,保存军力,静待反攻时机,再一举溃敌。看官,毛泽东在陕北的第二年,即一九三六年,著书立说,写成一本可以与古代《孙子兵法》媲美的兵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本书集毛..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六年二月~三月。地点/山西汾河河谷地区。名称/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兵力对照/一万二千对七个师。策略/高喊抗日口号,制造舆论。得手后立即回师,呼吁停战议和。结果/消灭阎锡山七个师 ,歼一..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八月地点/甘肃大草地策略/出敌之意,化不可能为可能结果/穿越大草地,摆脱包围网,免除被歼灭之危机。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七日,毛泽东指挥红军过大草地:目的是陕西省北部。毛泽东首先指示先遣团:“北..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地点/四川大渡河策略/以急行军制敌机先,抢占要塞结果/强越大渡河。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继续向大渡河挺进。看官,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又号“了了”,意为“成功便了..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月地点/贵州、云南、四川兵力对照/三万对数十万策略/制造烟幕,隐藏动向结果/突破围堵,渡金沙江入四川。看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古而然,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刚刚掌握中共党..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十月,共三百六十八天地点/从江西出发至陕西止,历十一省、二万五千华里名称/二万五千里长征策略/大撤退,大转移结果/虽丧失根据地,但保住实力,伺机翻身。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总指挥/李德、博古兵力对照/十万人对一百万大军、二百架飞机策略/面对绝对优势敌人,不固守死阵线,必先放弃土地、转进待机, 以..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一年七月~九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三十万策略/诱敌深入,择虚而噬结果/历时三月,共歼国民党军三万馀,缴枪一万四千。从一九三一年七月开始,蒋介石自任..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一年五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二十万策略/以机动转进分散敌方主力,再伺机逐一歼灭结果/历时十五天,五仗全胜,缴枪两万馀看官,毛泽东还有一首词《渔家傲·..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另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九年八月地点/江西井冈山名称/黄洋界保卫战兵力对照/二个连对一个师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及动员地方民众结果/确保井冈山看官,毛泽东有首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八年地点/江西永新兵力对照/两营兵力对国民党军十一个团策略/利用山险地形和广大民众掩护,采四面游击战术结果/牵制国民党军二十五天。那年五月,毛泽东提出了他的兵法中最重要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地点/江西三湾村、井冈山策略/先在农村建立武装力量,再以乡村包围城市,扩展地盘结果/建立红色政权的雏形看官,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是不想以卵击石,避免工农革命军全军覆灭,..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地点/湖南省策略/将工农武装化整为零,就地潜伏,等待时机结果/保存了工农武装的实力。看官,一九二七年夏,国共两党反目相煎,中共指蒋介石之“清党”为“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杀。毛泽东本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