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
作者:刘济昆
出自————《***兵法》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时间/一九二九年八月
地点/江西井冈山
名称/黄洋界保卫战
兵力对照/二个连对一个师
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及动员地方民众
结果/确保井冈山看官,
***有首词《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众所周知,***一向主张“人民战争”,甚至主张“全民皆兵”,这种军事思想,在井冈山时期就已形成。
***有篇大作《井冈山的斗争》,他写道:“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那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
《西江月·井冈山》所写的“黄洋界保卫战”,就是一场“人民战争”。
“黄洋界保卫战”是按照***兵法打的,却不是***亲自指挥,而是一个红军营长陈毅安指挥的。
八月中旬,***率领红军部队在永新、莲花、茶陵三角地带集结,准备下一步行动。但是,突然传来二十九团在湘南完蛋的消息,***当即决定,由他率领三十一团第三营到桂东去迎接战败的二十八团,命令第一营坚守井冈山。
这时,敌军得势不饶人,奔袭井冈山。营长陈毅安急忙率两个连赶回,然后发动男女老幼保卫红色基地。
两个连队跨过山峰,进到黄洋界阵地。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北面,海拔一千三百多米,只有荆棘丛生的一条羊肠小道可通。两面是敌军进攻方向,地势很低。山峰之间,如万丈深谷,极为险峻。***曾有诗句:“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八月三十日,敌军发动攻击。但红军居高临下,草丛中又插了千万枝竹钉,敌兵虽说不上寸步难行,却只能一个个缓慢匍匐前进,每一个兵又都要保持一定距离才能射击。
看官,攻击井冈山的敌军虽说有足足一个师的兵力,但由于地形限制,使用在火线上的最多只能是一个营。红军两个连的兵力进入阵地后,加固工事,还准备了许多石块,作投掷之用。
敌军鱼贯式队形进攻无效,便用机枪扫射掩护,然而低射妨碍其士兵前进,高射则子弹在空中乱飞,无明确目标。红军则弹无虚发,每弹打死或打伤对方一人。竹钉防线也很可怕,敌兵踏上,痛入骨髓,难贾馀勇。
下午四时许,红军抬出一门八二迫击炮,发射了三发炮弹,敌军听到隆隆炮声,以为山上有千军万马,吓得魂飞魄散,争相转身逃遁。
***不仅作首词歌此役,还向中共中央报告:“八月三十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乘我军欲归未归之际,攻击井冈山,我守军不足一营,凭险抵抗,
将敌击溃,保存了这个根据地。”***在井冈山还有什么作为呢?用我的话来说,***十分善于“洗脑”。《孙子兵法》中提倡“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的“洗脑”,即他所谓“政治思想工作”,与《孙子兵法》的“道”异曲同工。用***的话来说:“***使得井冈山的红军和民众都愿意为他捐躯卖命。”用***本人的话来说:“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
***首先对士兵们说,大家是“为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打了胜仗,可以翻身作主人,可以分田地。任何穷人听了,无不心动。***还在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
***认为这一套如灵丹妙药,很有神效,“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
原来***早在二十年代就鼓吹实行“民主”了。当然,他绝不是今日“民运分子”的祖师爷。他对“民主”的解释和今日的“民运分子”也是绝不相同的。
***尤其善于在俘虏兵身上做功夫。他非常坦率地说:“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敌军的士兵和营、连、排长被我们俘虏过来,即对他们进行宣传工作,分为愿留愿去两种,愿去的即发路费释放。这样就把敌人所谓‘***见人就杀’的欺骗,立即打破。”
看官,***这一套,当年使得***官员杨池生惊叹:“毒矣哉!”***知道后,更是沾沾自喜。***对井冈山,一往情深,除了一九二八年秋写了首《西江月·井冈山》之外,他晚年——一九六五年五月还写了两首有关井冈山的词。一首是《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七年十月地点/山西忻口名称/忻口会战兵力对照/国共联军对日军策略/共军主力于日军后侧方骚扰,破坏其交通补给线结果/日军补给切断,被迫败退。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英国记者贝特兰,..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无胜战把握时,不死守固定领土、固定作战线。看官,毛泽东这个人,用反语来说,堪称“诡计多端”,他提倡运动战。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首先看准红军作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作战线的不固..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形势不利时先行退却,避敌主力。一旦窥见敌方弱点,有把握战胜才打第一仗,务求一战而胜,壮己势,挫敌势,先声夺人看官,毛泽东在宣传时,常说红军“伟大”,但在打仗时,他却强调红军“弱小”。要以弱胜强,殊..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战略退却,形势弱时先予退让,保存军力,静待反攻时机,再一举溃敌。看官,毛泽东在陕北的第二年,即一九三六年,著书立说,写成一本可以与古代《孙子兵法》媲美的兵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本书集毛..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六年二月~三月。地点/山西汾河河谷地区。名称/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兵力对照/一万二千对七个师。策略/高喊抗日口号,制造舆论。得手后立即回师,呼吁停战议和。结果/消灭阎锡山七个师 ,歼一..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八月地点/甘肃大草地策略/出敌之意,化不可能为可能结果/穿越大草地,摆脱包围网,免除被歼灭之危机。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七日,毛泽东指挥红军过大草地:目的是陕西省北部。毛泽东首先指示先遣团:“北..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地点/四川大渡河策略/以急行军制敌机先,抢占要塞结果/强越大渡河。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继续向大渡河挺进。看官,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又号“了了”,意为“成功便了..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月地点/贵州、云南、四川兵力对照/三万对数十万策略/制造烟幕,隐藏动向结果/突破围堵,渡金沙江入四川。看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古而然,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刚刚掌握中共党..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十月,共三百六十八天地点/从江西出发至陕西止,历十一省、二万五千华里名称/二万五千里长征策略/大撤退,大转移结果/虽丧失根据地,但保住实力,伺机翻身。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总指挥/李德、博古兵力对照/十万人对一百万大军、二百架飞机策略/面对绝对优势敌人,不固守死阵线,必先放弃土地、转进待机, 以..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一年七月~九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三十万策略/诱敌深入,择虚而噬结果/历时三月,共歼国民党军三万馀,缴枪一万四千。从一九三一年七月开始,蒋介石自任..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一年五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二十万策略/以机动转进分散敌方主力,再伺机逐一歼灭结果/历时十五天,五仗全胜,缴枪两万馀看官,毛泽东还有一首词《渔家傲·..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另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八年地点/江西永新兵力对照/两营兵力对国民党军十一个团策略/利用山险地形和广大民众掩护,采四面游击战术结果/牵制国民党军二十五天。那年五月,毛泽东提出了他的兵法中最重要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地点/江西三湾村、井冈山策略/先在农村建立武装力量,再以乡村包围城市,扩展地盘结果/建立红色政权的雏形看官,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是不想以卵击石,避免工农革命军全军覆灭,..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地点/湖南省策略/将工农武装化整为零,就地潜伏,等待时机结果/保存了工农武装的实力。看官,一九二七年夏,国共两党反目相煎,中共指蒋介石之“清党”为“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杀。毛泽东本来..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