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
作者:刘济昆
出自————《***兵法》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时间/一九二七年地点/湖南省策略/将工农武装化整为零,就地潜伏,等待时机结果/保存了工农武装的实力。
看官,一九二七年夏,国共两党反目相煎,中共指蒋介石之“清党”为“******”,大批***人被杀。
***本来也加入了***,这时当然不会蠢到伸长脖子等候屠刀砍下,他秘密潜返湖南,对那些***早已渗透的工农武装作出三种安排——
一、已经被***察知的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一律上山“扎寨”。
二、尚在潜伏状态的工农武装仍以合法招牌——挨户团面貌出现,待到起义时,再打出铁锤镰刀的共产旗号。
三、力量弱小,组织又不甚健全的工农武装,则把枪械埋入土内,人员分散隐蔽,或投入贺龙、叶挺的部队,或潜入***军队、地方民团,设法制造兵变夺取枪枝。
上山“扎寨”,在当时的***看来,就是“上山当匪”。***这个主张,显然源于他幼时熟读《水浒》。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这境界曾是***神往的。
***主张上山“扎寨”,他说:“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
***又叫一些工农武装分子化整为零,潜入***军队或地方民团,这一套,与西洋的“木马屠城”异曲同工。
***还说过:“我要跟绿林交朋友,我定上山下湖,在山湖之间跟绿林交朋友。”
上山“扎寨”,是“***兵法”极之重要的部分。
如果你连上山“扎寨”的勇气和实践都没有,就休想日后拥有雄兵百万、纵横驰骋于天下。
山上的工农武装,到秋收时节,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羽毛渐丰,实力大增。***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他向***提出:“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扩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前不久我起草经常委通过的一个计划,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
***又指出,这次秋收起义,“我们不应再打***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的旗子。”
在研究秋收起义中的军事问题时,***首次提出震惊中外几十年的口号“枪杆子里出政权”。他说:“秋收暴动的发展,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谁都不能否认。但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军事的帮助。有一两团兵力,否则终归于失败。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护卫或去夺取,这是自欺的话。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作出军事部署,他将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统一编为工农***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一、二、三团。第一团以国民***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为骨干。由湖南平江工农义勇队和湖北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组成。第二团以安源工人武装和***掌握的安源矿警队为骨干,由萍乡、安福、莲花、醴陵的农民武装组成。第三团以浏阳工农义勇队为基础,还有部分平江工农义勇队、部分警卫团战士组成。三个团共计五千人左右,由***任党代表、卢德铭为总指挥的前敌委员会领导。***等人还决定兵分三路,进攻长沙。进军的路线是——第一路以第二团安源工人和矿警队为主力,自安源进击萍乡、醴陵,与醴陵、株洲的农民暴动相配合,向长沙取包围形势。第二路以第一团原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为主力,由修水出发,向平江进攻,发动平江农民暴动,待夺取平江后,再向长沙出击。第三路以第三团浏阳工农义勇队和小部分警卫团战士为主力,由铜鼓向浏阳进攻,发动浏阳农民在四乡暴动,直通长沙。三路紧密配合,待各路得手后,再以长沙工农暴动为内应,相机攻克长沙。看官,***这套“战略部署”,看来头头是道,实际是不够“伟大”的。因为长沙由军阀唐生智部队守卫,固若金汤,想要攻克,谈何容易。同时,好事多磨,***还未上战场,却在走到浏阳和铜鼓边界的张家坊时,被团防军拘捕,几乎未出师而身先死。
***后来心有馀悸地对美国记者斯诺谈起这件事:“当我正在组织军队,在汉阳矿工和农工保卫队之间奔走的时候,我被和***通声气的一些民团捕获了。那时候恐怖手段达到了它的最高点,整百的有嫌疑的***被枪决了,我被送到民团总部去,那是一定要遭枪决的。我身边带着从一个同志那里借来的几十块钱,我就想贿赂押送人员释放我。普通士兵是雇佣来的,我如遭到枪决,对于他们没有特别的好处,他们答允释放我,可是负责的队长不肯,所以我决定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二百码的地方,我才得到机会。我把绳子扭断,逃到田野里躲着。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在那里我躲到太阳落山。士兵们搜寻我,并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两次我几乎碰到他们了。虽然有几次我认为已经无望,觉得我一定会被抓走,可是,我还是没被发现。最终,黄昏时分,他们停止搜索,我马上翻山爬岭,连夜赶路。”
***捡回大命一条,心花怒放,壮志凌云。决心将军事计划付诸实施。九月上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铁路工人首先破坏长沙岳阳铁路和长沙株洲铁路,切断敌方交通要道。同时,第一团和第四团(师长余洒度擅自组编)自修水出发,向平江进军。行至金坪时,第四团叛变,第一团遭受突然袭击而失利。***本人率领第三团于十一日从铜鼓出发,向浏阳方向进发,一度与敌军恶战。后来得知一团腹背受敌,连续受挫,***决定放弃原定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下令各路起义部队赶往浏阳文家市与三团会师。
九月十九日,***的兵马抵达文家市,第一团和第二团的残部亦先后来到,三路人马会师。这样,工农***军又似模似样,浩浩荡荡。***曾有一首词《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七年十月地点/山西忻口名称/忻口会战兵力对照/国共联军对日军策略/共军主力于日军后侧方骚扰,破坏其交通补给线结果/日军补给切断,被迫败退。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英国记者贝特兰,..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无胜战把握时,不死守固定领土、固定作战线。看官,毛泽东这个人,用反语来说,堪称“诡计多端”,他提倡运动战。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首先看准红军作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作战线的不固..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形势不利时先行退却,避敌主力。一旦窥见敌方弱点,有把握战胜才打第一仗,务求一战而胜,壮己势,挫敌势,先声夺人看官,毛泽东在宣传时,常说红军“伟大”,但在打仗时,他却强调红军“弱小”。要以弱胜强,殊..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战略退却,形势弱时先予退让,保存军力,静待反攻时机,再一举溃敌。看官,毛泽东在陕北的第二年,即一九三六年,著书立说,写成一本可以与古代《孙子兵法》媲美的兵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本书集毛..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六年二月~三月。地点/山西汾河河谷地区。名称/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兵力对照/一万二千对七个师。策略/高喊抗日口号,制造舆论。得手后立即回师,呼吁停战议和。结果/消灭阎锡山七个师 ,歼一..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八月地点/甘肃大草地策略/出敌之意,化不可能为可能结果/穿越大草地,摆脱包围网,免除被歼灭之危机。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七日,毛泽东指挥红军过大草地:目的是陕西省北部。毛泽东首先指示先遣团:“北..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地点/四川大渡河策略/以急行军制敌机先,抢占要塞结果/强越大渡河。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继续向大渡河挺进。看官,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又号“了了”,意为“成功便了..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月地点/贵州、云南、四川兵力对照/三万对数十万策略/制造烟幕,隐藏动向结果/突破围堵,渡金沙江入四川。看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古而然,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刚刚掌握中共党..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十月,共三百六十八天地点/从江西出发至陕西止,历十一省、二万五千华里名称/二万五千里长征策略/大撤退,大转移结果/虽丧失根据地,但保住实力,伺机翻身。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总指挥/李德、博古兵力对照/十万人对一百万大军、二百架飞机策略/面对绝对优势敌人,不固守死阵线,必先放弃土地、转进待机, 以..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一年七月~九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三十万策略/诱敌深入,择虚而噬结果/历时三月,共歼国民党军三万馀,缴枪一万四千。从一九三一年七月开始,蒋介石自任..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一年五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二十万策略/以机动转进分散敌方主力,再伺机逐一歼灭结果/历时十五天,五仗全胜,缴枪两万馀看官,毛泽东还有一首词《渔家傲·..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另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九年八月地点/江西井冈山名称/黄洋界保卫战兵力对照/二个连对一个师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及动员地方民众结果/确保井冈山看官,毛泽东有首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八年地点/江西永新兵力对照/两营兵力对国民党军十一个团策略/利用山险地形和广大民众掩护,采四面游击战术结果/牵制国民党军二十五天。那年五月,毛泽东提出了他的兵法中最重要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地点/江西三湾村、井冈山策略/先在农村建立武装力量,再以乡村包围城市,扩展地盘结果/建立红色政权的雏形看官,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是不想以卵击石,避免工农革命军全军覆灭,..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