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作者:刘济昆
出自————《***兵法》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时间/一九二一年七月~九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第三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三十万策略/诱敌深入,择虚而噬结果/历时三月,共歼***军三万馀,缴枪一万四千。
从一九三一年七月开始,蒋介石自任剿共大军总司令,以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聘用英、德、日军事顾问,调集嫡系、非嫡系部队共三十万人,向***的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
这一回,蒋介石依靠十倍于红军的兵力,决定采取“长驱直入”的战略,力图把红军主力压迫到赣江东岸加以击破,然后分路围剿,全部摧毁中央根据地和完全消灭中央红军。
其时,红一方面军主力正分散在建宁一带,远离老根据地,而且苦战后未得到休息和补充,总兵力只有三万人左右。
面对强敌压境形势,***决定仍采“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与朱德率红军主力从建宁出发,绕道千里,到赣南兴国集中。随后,红一方面军和从赣江以西东渡的红七军会合,拟经万安向富田北进,没有成功。八月初,又折回兴国西部集结。
这时,各路***纷纷逼进。形成对红军半包围的态势。红军从***中间四十华里的空隙地带向东突进,从七日至十一日连打三仗,三战皆捷,歼敌一万馀人。这时***才发现红军主力在东面,蒋介石立即命令所有向西向南的部队转兵东向,分两路对红军采密集的大包围战术,猛力进逼。***则命令红军取声东击西战术,命红十二军伪装主力向东北方向开去,而主力红军则越过***重兵之间二十华里的大山,回到西面的兴国境内集中,隐蔽休整待机。当***发觉再向西时,红军已休息半月。这时,战场上***被动红军主动的形势日益明显。蒋介石鉴于参加剿共的军队已疲惫不堪,而与他不和的两广军阀部队正向湖南衡阳进发,只好下决心退却。
红军乘***退却,实行***“敌退我进”战术,九月上旬进行两次追击,毙伤俘敌四千馀人,九月十五日又歼敌一个师。
这次战役前后持续三个月,共歼灭敌军三万馀人,缴枪一万四千枝。
***对打破第三次围剿非常得意,后来他著书立说时津津乐道——
“如果进攻之敌在数量和强度上都超过我军甚远,我们要求强弱的对比发生变化,便只有等到敌人深入根据地,吃尽根据地的苦楚,如同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某旅参谋长所说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又如‘围剿’军西路总司令陈铭枢所说的‘***处处黑暗,红军处处明亮’之时,才能达到目的。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此时双方对比,往往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均衡,或者敌军的绝对优势改变到相对优势,我军的绝对劣势改变到相对劣势,甚至有敌军劣于我军,而我军反优于敌军的事情。江西反对第三次‘围剿’时,红军实行了一种极端的退却(红军集中于根据地后部),然而非此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因为当时的‘围剿’军超过红军十倍以上。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
蒋介石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相当聪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暂时不打***,而先打***在各省的同志。
一九三二年五月,蒋介石自任鄂豫皖(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剿共总司令,调集大批***向中共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从一九三二年七月到一九三三年三月,蒋介石采取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先进攻鄂豫皖、湘鄂西红色根据地,准备得手之后,再全力进攻***的中央根据地。
一九三二年七月十四日,蒋介石调动二十六个师另五个旅,约三十万人,首先发动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这时,在鄂豫皖的红军主力红四方面军有两个军、六个师另四个独立师、一个独立团,共四万五千馀人。
***攻入红区以后,蒋介石的剿共总部即发出命令:“(一)匪区壮丁,一律处决。(二)匪区房屋,一律烧毁。(三)匪区粮食分给铲共义勇队,搬出匪区外,难运的一律烧毁,须出快刀斩乱麻手段。”
蒋介石的***这回得心应手。中共史书有云:“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在十月十日的紧急会议上,提出红军主力暂时离开苏区向外线作战、伺机打回苏区的主张。会后,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馀人越过平汉路,向西转移,实际上放弃了鄂豫皖根据地。”
蒋介石在围剿鄂豫皖根据地的同时,还以十馀万兵力向湘鄂西根据地进攻。中共史书承认:“九月初,根据地大部分地区被敌占领,后方机关和人民群众受重大损失,仅伤病员就有二千馀人落入敌手。”
一九三二年五月,蒋介石在准备对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围剿时,已组成以何应钦为首的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部,指挥江西、广东、福建、湖南的***牵制中央根据地红军的力量,并为大举进攻中央根据地作准备。
到了年底,何应钦的剿共总司令部调集三十多师计五十万人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军,组织对中央根据地的第四次大规模围剿,而以蒋介石嫡系陈诚指挥的部队十二个师约十六万人为中路军,担任主攻任务。
这时,红军主力共有三个军团和四个军,约七万人。仍根据***的战略思想作战,采取声东击西,大兵团的伏击和集中优势兵力的坚决围歼战的作战方针。
***主力在东路、西路的两师暴露于红军面前,红军用大兵团伏击战先打敌之西路,经一天半激战,全歼两个师。***即从左路分出两个师配合中路再进,企图报复。红军又集中优势兵力加以围歼,于宜黄南部地区,全歼敌一个师又一个营。这两次战役共缴枪万馀枝,至三月间打破***围攻。蒋介石不得不承认:“自从当参谋,一直到现在,打仗从来没有这样的失败过。”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七年十月地点/山西忻口名称/忻口会战兵力对照/国共联军对日军策略/共军主力于日军后侧方骚扰,破坏其交通补给线结果/日军补给切断,被迫败退。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英国记者贝特兰,..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无胜战把握时,不死守固定领土、固定作战线。看官,毛泽东这个人,用反语来说,堪称“诡计多端”,他提倡运动战。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首先看准红军作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作战线的不固..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形势不利时先行退却,避敌主力。一旦窥见敌方弱点,有把握战胜才打第一仗,务求一战而胜,壮己势,挫敌势,先声夺人看官,毛泽东在宣传时,常说红军“伟大”,但在打仗时,他却强调红军“弱小”。要以弱胜强,殊..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战略退却,形势弱时先予退让,保存军力,静待反攻时机,再一举溃敌。看官,毛泽东在陕北的第二年,即一九三六年,著书立说,写成一本可以与古代《孙子兵法》媲美的兵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本书集毛..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六年二月~三月。地点/山西汾河河谷地区。名称/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兵力对照/一万二千对七个师。策略/高喊抗日口号,制造舆论。得手后立即回师,呼吁停战议和。结果/消灭阎锡山七个师 ,歼一..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八月地点/甘肃大草地策略/出敌之意,化不可能为可能结果/穿越大草地,摆脱包围网,免除被歼灭之危机。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七日,毛泽东指挥红军过大草地:目的是陕西省北部。毛泽东首先指示先遣团:“北..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地点/四川大渡河策略/以急行军制敌机先,抢占要塞结果/强越大渡河。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继续向大渡河挺进。看官,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又号“了了”,意为“成功便了..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月地点/贵州、云南、四川兵力对照/三万对数十万策略/制造烟幕,隐藏动向结果/突破围堵,渡金沙江入四川。看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古而然,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刚刚掌握中共党..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十月,共三百六十八天地点/从江西出发至陕西止,历十一省、二万五千华里名称/二万五千里长征策略/大撤退,大转移结果/虽丧失根据地,但保住实力,伺机翻身。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总指挥/李德、博古兵力对照/十万人对一百万大军、二百架飞机策略/面对绝对优势敌人,不固守死阵线,必先放弃土地、转进待机, 以..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一年五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二十万策略/以机动转进分散敌方主力,再伺机逐一歼灭结果/历时十五天,五仗全胜,缴枪两万馀看官,毛泽东还有一首词《渔家傲·..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另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九年八月地点/江西井冈山名称/黄洋界保卫战兵力对照/二个连对一个师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及动员地方民众结果/确保井冈山看官,毛泽东有首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八年地点/江西永新兵力对照/两营兵力对国民党军十一个团策略/利用山险地形和广大民众掩护,采四面游击战术结果/牵制国民党军二十五天。那年五月,毛泽东提出了他的兵法中最重要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地点/江西三湾村、井冈山策略/先在农村建立武装力量,再以乡村包围城市,扩展地盘结果/建立红色政权的雏形看官,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是不想以卵击石,避免工农革命军全军覆灭,..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地点/湖南省策略/将工农武装化整为零,就地潜伏,等待时机结果/保存了工农武装的实力。看官,一九二七年夏,国共两党反目相煎,中共指蒋介石之“清党”为“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杀。毛泽东本来..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