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
作者:刘济昆
出自————《***兵法》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另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时间/一九三零年十一月~十二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第一次围剿兵力对照/四万对十万策略/集中全部兵力攻击优势敌人最虚之一点,一举歼灭以夺其势结果/歼灭张辉瓒部九千除了十六字诀外,***还提出“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游击战术,又提出“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把这种战术比作捕鱼撒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
***规定红军必须以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作为主要战争形式,制定了红军必须实行战略上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术上的速决战,战略上的以少胜多,战役战术上的以多胜少,以及“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其一路”、“各个击破”等基本兵法。
***那时还不老,却老谋深算。他指出,红军既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要战争形式,就必须使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赤卫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如此这般才能战胜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敌人。
也就是说,***不仅要调兵遣将,还要调动所有的平民百姓,甚至调动老弱残兵。中共有本史***述井冈山情况时提到:“后方医院也进行了动员、轻伤兵员要求重返前线杀敌,重伤兵员充满了信心,处之泰然。儿童团、少先队也全部动员起来,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严防敌探进出。”
动员全民作战,连老弱残兵也不例外。***也就日益发展。
连老弱残兵都能调动的***,特别强调“诱敌深入”的作战方法。他说,这样就可“使我如鱼之在水,处处明亮,敌如鱼之在陆,处处黑暗。”
看官,***军事天才万中无一,他当然不甘心在井冈山当“山大王”,如果其志止于此,那就变成“池中物”了。***的凌云壮志是“解放全中国”。
一九二七年一月,***决定离开井冈山,下令红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发,建立以江西省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换而言之,他决定把地盘扩大,实行扩张主义。
两年之后,即一九三一年,***们的红色区域已拥有三百多个县,几千万人口。这年十一月七日,在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大会”,到会代表六百多人。大会发布了宣言,通过红色政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并选举***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席。
***那时到底有了多少兵马?据***史***载:“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域内,红军正规部队有三十六万人,非正规部队有六十五万人。”这巨大数字,看来是***“虚张声势”所导致。实际上红军主力只有四万人。
一九三零年八月,蒋介石提出“剿匪”兵法,他说:“余细思之,如欲剿灭赤匪,决非一朝一夕之间,所能成功。惟有集中兵力,构筑据点,开辟道路,发展交通,使匪无所藏匿,不得窃发。而我之官兵,则行动自如,如是乃可制其死命也。”
十一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以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总指挥,兵分八路,由北向南,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略,对***主持的江西红色根据地开始了第一次围剿。
当时,红军一方面军约四万馀人。十月三十日,该方面军前敌委员会在江西新喻县(今新余市)罗坊召开会议,讨论了实行战略转变和不攻打南昌等大城市的问题,为对付围剿作了准备。十一月一日,***下令“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红军主力随即由袁水流域东渡赣江,接着又向根据地中部退却,以便依靠有利条件,寻找战机,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
十一月五日,***军队向袁水流域推进,扑空后又向赣江东岸逼进。这时红军主力已转移到龙冈等地区。
十二月六日,***军队开始向根据地中心地区进攻,经过二十天,也找不到红军主力进行决战。
相反,根据***军队部署在西起江西万安、泰和,东至福建建宁相距八百里地带的新态势,***又提出新的战术:“中间突破”,先打敌军主力谭道源师或张辉瓒师,分敌为远离的两群。以便各个击破。
十二月二十四日,***下令于次日先歼灭“深入”共区的谭道源师。
红军召开了“反围剿誓师大会”。会场两侧挂了副***写的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看官,这副对联,且莫等闲视之,它溶进了***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略战术思想。
***在大会上讲话,他宣布:“由于我们实行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大踏步地进退,敌人已掉进我们布下的天罗地网,敌情、地形、人民等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胜利的条件已经具备,胜利就在眼前。”
谭道源并非草包饭桶,他并不上***的圈套,而是下令手下坚固阵地。
***未能将谭道源制服,正在愁眉不展之时,张辉瓒的第十八师却向龙冈逼近了。***大喜过望,对朱德说:“天助我也!”当机立断,决定攻打张辉瓒。
十二月三十日下午,红军第三军团和四方面军大部份队伍,分别从龙冈西北和东北方向包抄过来,把张辉瓒紧紧包围,形成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的形势。
下午四时许,红军指挥所发出全面攻击的信号,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从四面八方冲向敌群,顿时,枪声、军号声、喊杀声响成一片。红军仅有的一门大炮,也被用来装模作样,射出几颗炮弹。
这一仗,张辉瓒被活捉,他率的师部和两旅人马或死或伤或被俘,九千馀人,无人漏网。***打了胜仗,自是要写诗填词,他有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后来谈到打张辉瓒的龙冈战斗时说:“龙冈战斗打得很理想,反围剿的第一仗,就全歼敌人,不漏一兵一卒,这在战争史上是少见的。”
蒋介石派十万大军进行围剿,红军四万兵力歼灭张辉瓒九千人马。这在战略上是“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
***又将这一套说成是“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围剿中的围剿,封锁中的封锁,防御中的进攻,劣势中的优势,弱者中的强者,不利中的有利,被动中的主动。”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七年十月地点/山西忻口名称/忻口会战兵力对照/国共联军对日军策略/共军主力于日军后侧方骚扰,破坏其交通补给线结果/日军补给切断,被迫败退。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英国记者贝特兰,..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无胜战把握时,不死守固定领土、固定作战线。看官,毛泽东这个人,用反语来说,堪称“诡计多端”,他提倡运动战。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首先看准红军作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作战线的不固..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形势不利时先行退却,避敌主力。一旦窥见敌方弱点,有把握战胜才打第一仗,务求一战而胜,壮己势,挫敌势,先声夺人看官,毛泽东在宣传时,常说红军“伟大”,但在打仗时,他却强调红军“弱小”。要以弱胜强,殊..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战略退却,形势弱时先予退让,保存军力,静待反攻时机,再一举溃敌。看官,毛泽东在陕北的第二年,即一九三六年,著书立说,写成一本可以与古代《孙子兵法》媲美的兵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本书集毛..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六年二月~三月。地点/山西汾河河谷地区。名称/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兵力对照/一万二千对七个师。策略/高喊抗日口号,制造舆论。得手后立即回师,呼吁停战议和。结果/消灭阎锡山七个师 ,歼一..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八月地点/甘肃大草地策略/出敌之意,化不可能为可能结果/穿越大草地,摆脱包围网,免除被歼灭之危机。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七日,毛泽东指挥红军过大草地:目的是陕西省北部。毛泽东首先指示先遣团:“北..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地点/四川大渡河策略/以急行军制敌机先,抢占要塞结果/强越大渡河。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继续向大渡河挺进。看官,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又号“了了”,意为“成功便了..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月地点/贵州、云南、四川兵力对照/三万对数十万策略/制造烟幕,隐藏动向结果/突破围堵,渡金沙江入四川。看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古而然,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刚刚掌握中共党..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十月,共三百六十八天地点/从江西出发至陕西止,历十一省、二万五千华里名称/二万五千里长征策略/大撤退,大转移结果/虽丧失根据地,但保住实力,伺机翻身。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总指挥/李德、博古兵力对照/十万人对一百万大军、二百架飞机策略/面对绝对优势敌人,不固守死阵线,必先放弃土地、转进待机, 以..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一年七月~九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三十万策略/诱敌深入,择虚而噬结果/历时三月,共歼国民党军三万馀,缴枪一万四千。从一九三一年七月开始,蒋介石自任..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一年五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二十万策略/以机动转进分散敌方主力,再伺机逐一歼灭结果/历时十五天,五仗全胜,缴枪两万馀看官,毛泽东还有一首词《渔家傲·..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九年八月地点/江西井冈山名称/黄洋界保卫战兵力对照/二个连对一个师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及动员地方民众结果/确保井冈山看官,毛泽东有首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八年地点/江西永新兵力对照/两营兵力对国民党军十一个团策略/利用山险地形和广大民众掩护,采四面游击战术结果/牵制国民党军二十五天。那年五月,毛泽东提出了他的兵法中最重要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地点/江西三湾村、井冈山策略/先在农村建立武装力量,再以乡村包围城市,扩展地盘结果/建立红色政权的雏形看官,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是不想以卵击石,避免工农革命军全军覆灭,..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地点/湖南省策略/将工农武装化整为零,就地潜伏,等待时机结果/保存了工农武装的实力。看官,一九二七年夏,国共两党反目相煎,中共指蒋介石之“清党”为“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杀。毛泽东本来..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