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书著述的第二次高潮——明代后期

繁体

兵书著述的第二次高潮——明代后期

出自————《兵家学派

  两宋以后,兵学论坛曾沉寂了200多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没有给后人留下他的用兵经验之作。明朝前期的朱元璋和朱棣两个武功彪炳史册的军事统帅,也只有在《明实录》等明代史籍中能找到他们的军事论述。出于兵家之手的兵书则寥寥无几。

到了明代后期,兵书的著述却又进入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三春季节。其时,兵书著述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各种专题性兵书有争奇斗艳之态,综合性兵书有包罗万象之势。可以说,两宋以后的兵书精粹,集群式地开放于这100多年之间,这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明朝自嘉靖年以后,朝廷各派斗争愈演愈烈,政治危机四伏。东南沿海和北部沿边战争连绵不断,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抗击葡萄牙殖民者的武装挑衅、抗倭战争、中朝联军抗击日军侵朝之战、防御蒙古族内扰的反击战、后金军攻明的萨尔浒之战、明军保卫宁远之战等。其中明朝与后金的军事斗争,从万历十六年(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兴师攻明,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为止,始终没有停止过。

  明朝的爱国将领、文武官员和爱国人士,为了保国守土和夺取军事斗争的胜利,一方面积极发展军事技术,引进和仿制火绳枪、佛郎机铳和西洋大炮,改进各种传统火器的形制构造,建造各种适合近海作战的战船,改建沿海卫所的墩台城堡,在长城沿线创建空心敌台和各种城防设施,创编以装备火绳枪炮为主的合成军,以提高明军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又努力著书立说,编纂兵书,总结和推广对敌作战的新鲜经验,以提高明军官兵的军事理论素质。一批用铁与火熔炼凝聚而成的兵书精品纷纷问世。其中有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俞大猷的《韬钤续编》,唐顺之的《武编》,郑若曾的《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何良臣的《阵纪》,王鸣鹤的《登坛必究》,赵士桢的《神器谱》,何汝宾的《兵录》,茅元仪的《武备志》,孙元化的《西法神机》,焦勖〔xu 续〕的《火攻挈要》,孙承宗的《车营扣答合编》等。这些兵书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它们论述的重点已从一般的兵法、谋略、战法和阵法,转向火绳枪炮和新型战车、战船大量使用条件下的军事建设和作战理论,其作战对象明确,应敌之策可行,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其次,兵书编纂的体例已经明显地区分为大型综合性和专题性两大类。大型综合性兵书《武备志》,在基本沿袭《武经总要》的编纂体例上,又拓展了新的学科而使之更加完备。专题性兵书《纪效新书》、《火攻挈要》等,对所论专题的内容广采博收,囊括无遗,专题的特色极为明显。

  其三,孙元化与焦勖等人,已经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火炮的制造与使用,基本上脱出了阴阳五行化生、君臣伦理学说和经验描述的旧轨,奇门遁甲、风云杂占和方术迷信之雾已为之一扫。

  其四,明朝后期的兵书都十分重视军事技术的研究,《武备志》以33卷的篇幅专论军事技术,《神器谱》、《西法神机》与《火攻挈要》,则是以火绳枪炮的制造与使用为基础,论述兵法和战法的兵书,并认为智谋良将、精练士兵与精良利器是缺一不可的制胜三要素。

  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兵书第一次著述高潮,具有为我国古代军事学奠基的意义,那么明朝后期形成的兵书第二次著述高潮,则使我国古代军事学发展为一个包容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在内的完备体系。

  入清之初,兵书著述第二次高潮的余波尚在,佳作仍能问世。生于明末、成长于清初的顾祖禹,呕心沥血30年,辑成军事地理巨著《读史方舆纪要》,至今仍是一部闪烁着耀眼光辉的佳作。由于阶级和民族心理的局限,爱新觉罗氏为了大清帝国长治久安的需要,推行闭关锁国的愚民政策,下令查禁《武备志》等既往的兵书佳作,篡改兵书中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内容。收入《四库全书》的明代兵书,只有五种55卷,仅占明代兵书1023部10716卷的5‰。与此同时,国人不得擅自著述兵书,西方新兴的军事著作无法传入,兵书著述和兵学研究进入低谷时期,纵然有几部著作问世,也不过是沉闷夜空中星星点点的辑录式萤光,难以寻觅其创新之处。由于军事技术和军事理论经过将近200年的窒息,使中国这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成为一个严重休克的病者,终于在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中,被用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和先进军事技术武装起来的英、法资本主义国家,打得遍体鳞伤,人民蒙受了极大的灾难。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不堪忍受这种奇耻大辱,于是他们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旗帜,在倡导人们学习和使用西方坚船利炮技术的同时,引进和翻译西方的军事书籍,从而引发了中国兵书著述的第三次高潮——翻译西方的军事书籍和著述新型兵书。

甲骨文和金文的军事记载

甲骨文和金文的军事记载出自————《兵家学派》《合集》6812:“令多子族从犬侯扑周。”其意是商王令王族以下的子姓宗族组成军队,协同犬侯去进攻周族。《合集》33006:“丁酉,贞王作三□〔dui 堆〕右、中、左。”其意是商王武丁于丁酉建立右、中、左三师。文中的□与师同意,是商朝对军队的通称。《合集》5504、5512:..

最早的兵书《军志》和《军政》

最早的兵书《军志》和《军政》出自————《兵家学派》人们迄今尚未发现著述年代最早的完整兵书,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年代久远或难以保存而散佚的缘故。即便如此,人们还是能从古文献的记载,看到一些曾经出现过的早期兵书,其中最常见的是《军志》和《军政》。史家和兵书著述家对《军志》和《军政》的引用,虽非长篇大段..

兵书著述的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

兵书著述的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出自————《兵家学派》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幽王在骊山下被犬戎所杀,西周王朝覆灭。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东周王朝。其时王室衰微,井田制开始瓦解,诸侯国纷争,原来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演变为“自诸侯出”。各诸侯国纷纷拥兵自重,挟天子以令诸侯,互争雄长..

兵书著述的创新

兵书著述的创新出自————《兵家学派》由春秋战国时期兵书著述家著述的一大批兵书,经过自汉至唐的整理和校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兵学体系。宋代的兵书著述家,除了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总结、提高的工作外,又著述了一批在内容和体例上都有创新的兵书,这是与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分不开的 ..

兵书著述的第三次高潮——清代后期

兵书著述(含译)的第三次高潮——清代后期出自————《兵家学派》在时变势异的新时代中,魏源和林则徐二人慧眼独具。他们看到,中华民族既往堪称辉煌的传统兵学理论和处于领先地位的军事技术,若不摄取新的营养和注入新鲜血液,进行应有的改造和更新,便会在强敌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成为过时无用之物。他们振臂高呼,倡导人..

“兵圣”孙武及其“兵经”《孙子兵法》

“兵圣”孙武及其“兵经”《孙子兵法》出自————《兵家学派》孙武是我国古代大军事家,被后人奉为“兵圣”和“兵学鼻祖”。他所著的《孙子兵法》,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军功贵族的世家和30年的戎马生涯孙武是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生卒年月不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5世纪初..

战绩煌煌的吴起及《吴子》

战绩煌煌的吴起及《吴子》出自————《兵家学派》 吴起是战国前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著有兵经之一的《吴子》。后人把孙武与吴起并称“孙吴”。(1) 战绩煌煌的吴起吴起是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一说山东曹县西北)人。约生于周考王元年(公元前440年),卒于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他立志要做一番事业,但因卫国..

执法如山的司马穰苴及其宏大深远的《司马法》

执法如山的司马穰苴及其宏大深远的《司马法》出自————《兵家学派》司马穰苴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所著的《司马法》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对后世兵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执法如山的司马穰苴司马穰苴本是陈国田完的后裔。田完原姓陈,后因陈国的一次内乱而投奔齐国,被齐桓公收留并封为齐卿,改姓田氏。田..

身残志坚的孙膑与竹简《孙膑兵法》

身残志坚的孙膑与竹简《孙膑兵法》出自————《兵家学派》孙膑是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家。随着竹简《孙膑兵法》的出土,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又大放异彩。(1)身残志坚的孙膑孙膑是战国中期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人,孙武的后裔。生卒年月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大体在吴起之后,与商鞅、..

兴周灭纣的姜子牙及《六韬》

兴周灭纣的姜子牙及《六韬》出自————《兵家学派》姜子牙是商周之际的军事家、政治家,历来受到人们的尊崇,秦汉以前的一些著述,常托用(即借用,假托)其名以提高威望,就连《六韬》这样一部著名的兵书也不例外。(1) 兴周灭纣的姜子牙姜子牙,生卒年月不详,原名吕望,又名吕尚,姜姓,吕氏,子牙是他的 字,齐国始祖,..

圯上奇翁黄石公及《三略》

圯上奇翁黄石公及《三略》出自————《兵家学派》黄石公何许人也?后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无从寻觅。然而托用其名的《三略》,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1)黄石公授书张良的故事史家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讲述了圯上奇翁黄石公授书张良的故事。据说秦朝末年,韩国贵族中一位很有作为的青年张良,曾试图刺..

少室书生李筌及《太白阴经》

少室书生李筌及《太白阴经》出自————《兵家学派》李筌自谓少室书生,所著《太白阴经》,是晚唐一部著名的综合性兵书。(1)少室书生李筌李筌,号少室山达观子。里籍不详,生卒年月不见记载。大约生活于唐肃宗至代宗年间(公元756—779年),自称少室书生。他在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进太白阴经表》的落款是:“正议大夫持..

知文通武的曾公亮及其《武经总要》

知文通武的曾公亮及其《武经总要》出自————《兵家学派》曾公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兵书著述家,他与丁度等人合作编著的《武经总要》,开创了兵书编著的新体例,成为现存最早由官方编修的第一部综合性兵书,或者称百科性兵书,对此后兵书的编纂和兵学研究,都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1)知文通武的曾公亮曾公亮,字明仲,..

城防专家陈规及《守城录》

城防专家陈规及《守城录》出自————《兵家学派》陈规是宋朝力主抗金的文臣,在抗金斗争中战绩卓著。他与汤王寿合著的《守城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论述了城防理论和守城战的各个方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影响最大、价值较高的城防专著。(1) 文韬武略兼备的陈规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熙宁五年(公..

首倡兵制研究的陈傅良与《历代兵制》

首倡兵制研究的陈傅良与《历代兵制》出自————《兵家学派》陈傅良是南宋时期永嘉派的著名学者。他为学重“经世致用”,为官“抗疏忠恳”。所著《历代兵制》是我国第一部兵制专著,也是研究古代兵制的重要参考书。(1)首倡兵制研究的陈傅良陈傅良,字君举,号止斋,瑞安(今属浙江温州)人。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生,自幼聪..

抗倭名将戚继光及其练兵论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抗倭名将戚继光及其练兵论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出自————《兵家学派》戚继光是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他所著述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是以军事训练为主的著名兵书,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受到高度的重视,对明朝以后的兵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 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字敬元,号南..

首倡海防研究的郑若曾及《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

首倡海防研究的郑若曾及《筹海图编》、《海防图论》、《江南经略》出自————《兵家学派》郑若曾是我国海防研究的创始人,他的海防专著《筹海图编》、《海防新论》、《江南经略》,对明朝后期的抗倭战争和对此后海防的筹划,具有借鉴作用。(1)首倡海防研究的郑若曾郑若曾,字伯鲁,号开阳。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郑若..

自发从戎的何良臣和《阵纪》

自发从戎的何良臣和《阵纪》出自————《兵家学派》何良臣是实战经验丰富的战将,其所著《阵纪》是一部以练兵教战为特色的著名兵书。(1)自发从戎的何良臣何良臣,字际明,号唯圣,余姚(今属浙江)人,生卒年月不详。据《阵纪》中的“序”、“跋”和主要内容可以推知,何良臣大约活动于正德至万历年间(公元1506—1620年),..

博学知兵的唐顺之及《武编》

博学知兵的唐顺之及《武编》出自————《兵家学派》唐顺之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兵书著述家,他纂辑的兵书《武编》,集纳了不少鲜为人知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博学知兵的唐顺之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今属江苏)人。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生。后会试第一,曾以郎中身分督兵浙江,与胡宗宪共同抗倭,因功升右佥都御史,..

火绳枪专家赵士桢与《神器谱》

火绳枪专家赵士桢与《神器谱》出自————《兵家学派》赵士桢是明朝后期专门从事火绳枪研究的专家,他所著的《神器谱》,对明清时期火绳枪的研制和使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 火绳枪专家赵士桢赵士桢,字常吉,号后湖,乐清(今属浙江)人。祖父赵性鲁,官至大理寺副,博学多才,曾参加《明会典》的编纂,工诗词,精书法。..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及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及创论火器战法的《兵录》出自————《兵家学派》何汝宾是明朝后期著名的兵书著述家,他所编著的《兵录》,最主要的特点是把既往的兵法理论,同火绳枪炮的使用技术及战术结合起来,受到世人的重视。(1) 威严廉洁的何汝宾何汝宾,字寅之,一作仲升,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明史》无传,生卒年月不详 。据..

兵学巨匠茅元仪及其编纂的《武备志》

兵学巨匠茅元仪及其编纂的《武备志》出自————《兵家学派》茅元仪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编纂的兵学巨著《武备志》,是中国古代卷帙最多、门类最齐全的军事百科全书,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1)兵学巨匠茅元仪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又号东海波臣、梦阁主人等,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朝著名学者茅坤之孙,..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和《车营扣答合编》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和《车营扣答合编》出自————《兵家学派》孙承宗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家,他与鹿善继、茅元仪、杜应芳合著的《车营扣答合编》,是论述在西洋大炮大量使用情况下,车、步、骑、辎重相结合战法的专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1) 威震蓟辽的孙承宗孙承宗,字稚绳,别号恺阳,祖籍河南,世居高阳(今河北高阳城北)..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与《西法神机》

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与《西法神机》出自————《兵家学派》孙元化是明末研制西洋火炮的专家,他撰写的《西法神机》是明末关于西洋火炮的专著,对明末和清代的火炮研制和使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研制西洋火炮的专家孙元化孙元化,字初阳,号火东,嘉定(今属上海)人。出生年月不详。《明史·徐从治传》后附其小传,称他..

火器理论家焦勖及其专著《火攻挈要》

火器理论家焦勖及其专著《火攻挈要》出自————《兵家学派》焦勖是明末著名的火器理论家,他所编著的《火攻挈要》,对明末及清代的火器制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火器理论家焦勖焦勖,宁国(今安徽贵池)人。生卒年月和事迹不详。他主要活动于明末动乱之时,目睹朝政腐败,武备松弛,人民遭受的战乱之祸,于是“日究心于将..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及其评注的《广名将传》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及其评注的《广名将传》出自————《兵家学派》黄道周生活在内忧外患频繁、国运衰微的明末时期。他所注释的《广名将传》,被誉为“营伍中必不可少之书”。(1) 博学多思的黄道周黄道周,字幼平(平一作玄),一字螭〔chi痴〕若,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生,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

宛溪先生顾祖禹及其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

宛溪先生顾祖禹及其千古绝作《读史方舆纪要》出自————《兵家学派》顾祖禹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地理学家,他所著的《读史方舆纪要》,既是一部内容详备的历史地理巨著,又具有明显的军事特色,故被认为是一部军事地理巨著,可堪称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1) 隐居不仕的宛溪先生顾..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

师夷制夷的倡导者魏源及其《海国图志》出自————《兵家学派》魏源是清代后期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的倡导者,他所编著的《海国图志》全面反映了其军事地理思想和海防思想,可谓清代后期推行军事自强国策的思想武器。(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倡导者魏源魏源,原名魏远达,字默深,又字汉..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及其译著《防海新论》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及其译著《防海新论》出自————《兵家学派》华蘅芳是晚清著名的军事技术家和数学家,他同英国人傅兰雅合译的《防海新论》,对当时海防的筹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 军事技术家华蘅芳华蘅芳,字若汀,无锡(今属江苏)人。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出生。青少年时,他不习时文,摒弃科举,而是钻研中国古代自..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出自————《兵家学派》徐建寅是晚清军事技术家、科学家,他为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工业奋斗一生,最后以身殉职。他所编著的《兵学新书》,是一部集当时兵学之大成,开创新兵学之风的新型军事著作。对戊戌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晚清军事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影响。(1)兵工专家徐建..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

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出自————《兵家学派》笔者虽然以本书较多的篇幅,介绍了我国25位名家撰写的28部名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和主要朝代在军事学的主要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但在数量上也仅仅占有百分之一或数百分之一。那么历代兵书究竟有多少呢?史家们虽曾经过多方努力,但大致也只能求得一个精选后的近..

历代兵书的分类

历代兵书的分类出自————《兵家学派》随着兵书的不断增多和人们对其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便试图根据兵书中主要内容的属性,进行适当的分类。首创其例者是汉代刘歆所著《七略》中的《兵书略》。《兵书略》系汉代步兵校尉任宏所辑,书中将兵书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大类。《兵书略·小序》对这四类兵书的含..

历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

历代兵书论述了哪些军事问题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内容博大精深,论述宏阔,它既包括战争、军事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诸方面关系的内容,又包括战争、军事领域内诸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1) 战争和政治的关系中国历代军事家在探讨战争和军事问题时,都无不同政治联系在一起。它们的内容和表述方..

历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历代兵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论述的问题,不仅包容了军事领域内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旁及其他诸多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指导战争实践每一种兵书,既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指导其后的战争。孙武得益于《军志》、《军政》而成功。韩信(见..

历代兵书的特点

历代兵书的特点出自————《兵家学派》中国历代兵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自的特点,概括说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源远流长。中国兵书起源较早,自《军志》、《军政》算起,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孙子兵法》问世也有2500多年,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

宋武庙七十二将

宋武庙七十二将出自————《兵家学派》武庙又称武成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唐高宗上元初,封为姜太公为武成王。开元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十哲配祀,至宋代逐渐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庙。明朝洪武年间,废武庙,以姜太公从祀帝王庙。至满清时称供奉关羽的关公庙为武庙。民国时合祀关羽、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

中外兵书的交流

中外兵书的交流出自————《兵家学派》中外文化交流是一种历史的、普遍的现象,它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而增加,军事文化交流也是如此,它的载体有多种,但最多的则是兵书。中国向外国流传的兵书固然不少,外国传入中国的军事著作也很可观。1994年10月,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于汝波、皮明勇、高殿芳等人合编的《孙子学文献提..

吴起兵法网·使命

吴起兵法网·使命出自————《兵家学派》一、将兵法上升到有系统性辩证思想的军事哲学。二、致力于将兵法从古代近代完成向现代化革新。三、提取兵法中精髓应用于当代适用于不同领域。 四、为兵家继绝学,承传兵家学派,弘扬兵家文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子部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子部十作者:请·纪昀出自————《兵家学派》 卷一百 子部十○兵家类存目△《握机经》·三卷、《握机纬》·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曹允儒撰。允儒字鲁川,太仓人。是书首载风后古文一十九字,次载太公望增衍三百六十五字,次载宋阮逸所撰《李卫公问对》中六十七字,采辑诸家注释,於衡冲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九·子部九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九·子部九作者:请·纪昀出自————《兵家学派》卷九十九 子部九○兵家类《史记·穰苴列传》称,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是古有兵法之明证。然风后以下,皆出依托。其间孤虚、王相之说,杂以阴阳五行;风云、气色之说,又杂以占候。故兵家恒与术数相出入,要非古兵法也。其最古者,当以..

书目答问补正·兵家第三

书目答问补正·兵家第三作者:范希曾出自————《兵家学派》兵家第三(兵者人事,《太白阴经》、《虎钤经》之属,诡诞不经,不录。《登坛必究》、《武备志》多言占候,所言营陈器械,古今异宜,不录。《握奇经》、《三略》、《心书》、《李卫公问对》,伪书,不录。《武编》、《兵法百言》之属,多空谈,不录。)《历代兵..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