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兵法》写在刘济昆《毛泽东兵法》出版前
《***兵法》写在刘济昆《***兵法》出版前
作者:刘济昆
出自————《***兵法》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在当今林林总总研究兵法谋略的著作中,刘济昆君的《***兵法》可算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据我所知,作者花在编写这本书上的时间并不多,却是他二十五年来悉心研究***生平、诗词和军事思想的结晶。
这之前,他编著的《***诗词全集》和《***诗词演义》早已享誉海外,脍炙人口,高踞香港三联畅销书榜,并且在台湾获得了成功的出版。《***兵法》今年三月在港甫出问世,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半月之内再版,接着又在台湾公开发行。现在,巴蜀书社与香港昆仑制作公司及作者达成协议,决定在大陆印行。据悉,该书今明两年内还将发行英、日、法、德文版。
为什么这样一本推崇***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纪录***在大陆崩溃实情的著作,能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如此轰动的效应,特别是能够得到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关注呢?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问题。我想,除了本书的出版“躬逢其时”(“***热”的兴起和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竞争的需要)而外,主要的还是本书阐述的***兵法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以及作者持有的客观、率真的态度。我们中华文化可以说是世界兵法的宝库。《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的“兵学圣典”,***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成功的军事战略家。他以无产阶级***家的气概,雄视古今,汇纳百川,创造了一整套军事理论和兵法谋略,“万丈长缨缚鲲鹏”,运筹帷幄,所向披靡。正如本书作者所说:“***千秋功罪,任人评说。但是,***的军事思想是无可批判的。”***兵法吸收了孙子兵法的精华而又高出于孙子兵法之上,他关于战争性质的分析,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关于游击战、运动战的论述,都是对孙子兵法的发展,这方面前人已有诸多评论。但是,把孙子兵法的特点归纳为“以强制弱”,把***兵法的特点归纳为“以弱制强”,不能不说是本书一个创造性的概括。这一概括看起来是那样的平凡一般,却道出了一个具有恒久和普遍价值的哲理。从总体上看,孙子从一般战争的规律出发,强调“庙算——五事七计”,强调“以众击寡”,反对“以弱击强”,就是要以自己强大的实力去战胜对手,以自己的威摄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根据人民战争的特殊规律,在几十年戎马倥偬的实战中,总结出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达到“以弱制强”的战略和谋略,它是***的法宝,弱者的武器。世界上任何新生的事物,最初总是很小、很弱的,它们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通过斗争、竞争,依靠自己战略谋略上的正确,逐步强大起来,终于战胜或代替了那些“庞大的”旧事物。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兵法充分体现了这种历史的辩证法,恰如本书所指出:“他以所谓‘小米加步枪’战胜了***的‘飞机加大炮’,从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开始,发展到一支二、三百万人的解放军,‘枪杆子里出政权’,最终指挥红色江山。”当今世界充满着激烈的斗争和竞争,第三世界的国家要发展,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要解放,一切目前看起来还弱小的力量要反强权、争生存、求发展,就得学习研究***兵法。本书总结的***兵法四十八计,不仅比中国传统的三十六计多出十二计,而且在很多谋略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与***独特的思维方式,不信邪,不怕鬼,敢于想人之未想、言人之未言,是紧密联系着的,他往往能“不拘一格”,“出奇制胜”。例如,“守株待兔”、“杀鸡焉用牛刀”,这是人们熟知的兵家大忌,***却在一定情况下反其道而用之,淮海大战围而不打就是“守株待兔”,集中优势力量用三倍或四倍的兵力全歼敌人就是“牛刀杀鸡”。***有时强调“寸土不争”,有时却讲“寸土不让”,有时讲“穷寇莫追”,有时却强调“宜将乘勇追穷寇”。一切以时机、地点、条件为转移。***用兵之“奇”,简直使对手摸不着头脑,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得到了中国传统兵法的真谛。能够把***兵法中这种活生生的辩证法学到手,不仅用兵打仗,就是在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任何人研究***兵法,有百益而无一害。人生奋斗搏杀之术,尽在其中矣!”
由于作者在撰写本书时采取了比较客观的求实的态度,因而他所得到的很多结论,自然就比较能使人信服。要谈***兵法,必然涉及到国共两党斗争的历史,作者给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必须两党的史书同时找来看,进行比较,作出分析,才能真正客观地认识历史。”作者生活在香港,有条件充分利用两方面的材料,他不仅引用了***著作、中共的史书,也大量引用了外国记者的评述、***史书和蒋介石的著作、电文,其中有些材料是鲜为人知的。例如在论述井冈山斗争时,除了引用中***史和***著作中关于红色割据的地形优势、群众基础和战略战术上的成功而外,还引用蒋介石的话加以印证:“剿匪之难,甚于大战。盖彼利用地形之熟识与民众之协从,避实就虚,随所欲为;而官兵则来往追逐,疲于奔命矣。”但是,作者并没有把蒋介石写成一钱不值的草包,他指出***与蒋介石之争,是“二十世纪中国两大军事高手之战”。本书引用蒋介石在《剿匪成败与国家存亡》讲词中提出的剿共五大政策(封锁政策、交通政策、工事政策、挺进游击,争取主动)和十条战略布置(以静制动、以拙制巧、以实击虚、以迂为直??等等),看起来也说得头头是道,颇得曾国藩、胡林翼剿杀太平天国的兵法真传。与此同时,红军却召开了反围剿誓师大会,会场挂了***写的一付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券;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对比之下,***显然比蒋介石棋高几着。为什么北伐中槃赫一时的蒋介石,在这里一切法宝都失灵了呢?作者虽然没有从理论上(战争的伟力植根于民众之中)加以阐释,却用历史事实作了回答。蒋介石曾经指示要用“七分政治,三分军事”来瓦解红军及其根据地,结果却是:“用***的话来说,‘***使得并冈山的红军和民众都愿意为他捐躯卖命。’用***本人的话来说,‘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作者把红军的政治思想工作称为“洗脑”,但却认为这种“洗脑”是很成功的。所以蒋介石不得不承认:“自从当参谋,一直到现在,打仗从来没有这样的失败过。”不过,作者也没有为红军抹粉饰过,在第五次围剿中,中共领导人排斥了***,结果就打了大败仗,丢掉了井冈山中央苏区,被迫进行长征。关于长征,作者引证了***史书的一段记载:“赤匪自称这次流窜为长征。遵义会议后的四个月中,军队差不多经常在移动,激烈的战斗也不断发生,经过无数的困难,穿过中国最长最深的河流,跨过最高最险的山隘,经历了广漠的草原,备受冷冻、炎热、风霜、暴雨,终至抵达陕北。”从另
一个角度具体描绘了红军的艰苦卓绝以及最后胜利。作者从胜败对照的事实中、从正反各方史料的比较中得出结论:“中共打仗,只要有***指挥,必然节节胜利;一旦排斥了***,就会一败涂地。”这样的例子,在尔后的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可以说俯拾即得。因此,本书虽以章回小说的形式出现,实际上蓨集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为了增加本书的可读性,作者穿插了很多别有情趣的小故事,但决不单纯追求“秘闻奇轶”,所言所叙,都有历史文献作本,都经过作者的抉择订证。把科学的严肃性与记叙的生动性结合起来,殊非易事,作者在这方面的努力是非常可贵的。
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不像坊间那些讲兵法的小册子那样,孤立地提出一个一个的谋略(即所谓一计),然后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解释,而是以***的生平为经,以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为纬,从求学时代起直到抗美援朝结束,透过他驰骋南北几十年的战争生涯,总结他的治军用兵之道。这种史论结合的方法,可以让读者清楚地看出,***的48计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下提出的,又获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前后贯串起来更可以分明看出***是怎样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一步一步地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军事思想和兵法谋略。***不是神,也不是天生就会打仗,而是被“逼上梁山”的,只不过他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善于总结创造罢了。所谓天才就是比常人更聪明更勤奋。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的。所以我们读这本书,有如浏览一遍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加之作者文笔挥洒自如,纵横开阖,热情犀利而又富于幽默感,读起来引人入胜,趣味盎然。这也是本书能够畅销的另一重要原因。我们虽然不同意他在具体问题上的某些看法和提法,但对洋溢在全书中的那种民族自豪感、那种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挚爱,那种对***发自内心的崇敬,我们不能不为之感动。书中谈到一九四九年渡江解放南京之后,英***舰“紫石英”号强闯我军防线,被我开炮击伤。***以解放军总部发言人身份,发表了一篇义正词严的声明。作者在摘引声明之后,这样写道:
***这篇声明,是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之后一百年来痛斥英国佬的最痛快淋漓的声明,每一个被英国佬欺负过的中国人都会大叫“好嘢!”
***这个人,平生最不怕的就是洋鬼子。***人士也承认,自从***席卷神州大陆,坐上民族元首宝座,洋鬼子就奈何不了我们中华民族了。
这确实一语道出了当前海内外兴起“***热”的“玄机”,说出了炎黄子孙心里的话,令人拍案叫绝。
谭洛非
一九九二年七月三日
作者:刘济昆
虚张声势: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一计
虚张声势: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地点/湖南长沙兵力对照/两百名学生对北洋军第八师之一部策略/以木枪和鞭炮应张声势,欺瞒真枪实弹的北洋军结果/北洋军全部缴械。看官,毛泽东生前是中共最高统帅,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但是..
《毛泽东兵法》前言
《毛泽东兵法》前言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二十多年来,我经常思索一个问题——蒋介石是黄埔军官学校校长,精通《孙子兵法》,指挥着数百万大军,为什么他却被毛泽东打败?我想:毛泽东军事思想一定有高过《孙子兵法》之处。于是,我经常研究毛泽东的军事著作。一九六八年至一..
《毛泽东兵法》楔子
《毛泽东兵法》楔子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看官,毛泽东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他以所谓“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国民党的“飞机加大炮”,从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开始,发展出一支二、三百万人的解放军,“枪杆子里出政权”,最终指挥红色江山。这一点,左派、中派..
敲头斩尾:先打狗给主子看·第四十八计
敲头斩尾:先打狗给主子看·第四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五日地点/鸭绿江南岸名称/韩战之“抗美援朝”序幕策略/志愿军暗渡鸭绿江,猝然伏击南韩军先头部队,采拦头、截尾、 斩腰之战法围歼之。结果/历时十馀天,共歼敌一万五千徐人,将敌军由鸭绿..
名正言顺:抗美援朝保家国·第四十七计
名正言顺:抗美援朝保家国·第四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策略/打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口号,改称“解放军”为“志愿军”,一方面在国内激发士气,一方面争取国际舆论 看官,前文提到,毛泽东最不怕洋鬼子,不仅不怕英国佬,更不怕美国佬,他视美国佬为“纸老虎..
里应外合:众卒先当偷渡客·第四十六计
里应外合:众卒先当偷渡客·第四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九年三月~四月地点/海南岛名称/解放海南战役兵力对照/一个军与木船、帆船对十万人与军舰五十、飞机三十策略/先遣小部队偷渡,与五指山共游里应外合,再以木船、帆船渡海大规模作战结果/登陆一星期旋即..
马不停蹄:势如破竹迫敌降·第四十五计
马不停蹄:势如破竹迫敌降·第四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继续追击,解放全中国结果/一九四九年十二月,除沿海岛屿外,全国解放渡江战役后,共军马不停蹄,继续向东南、中南和西北、西南进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挥戈猛进。毛泽东在共军攻占上海前夕,就发出过几条指..
再贾剩勇:百万雄师过大江·第四十四计
再贾剩勇:百万雄师过大江·第四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六月二日地点/长江南岸地区名称/渡江战役兵力对照/一百万对七十万策略/乘胜追击,不予敌人喘息之机结果/强渡长江,攻占南京、上海、杭州,歼敌四十三万馀看官,毛泽东胜券在握,得寸进..
拦腰截断:先吃肉后啃骨头·第四十三计
拦腰截断:先吃肉后啃骨头·第四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九四九年一月地点/华北北京天津地区名称/平津战役策略/东西并进,拦腰截断天津守军,再分割围歼结果/歼天津守军十三万人,收编北平傅作义部二十万守城部队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辽沈战役结..
守株待兔:绝不随便贾馀勇·第四十二计
守株待兔:绝不随便贾馀勇·第四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九四九年一月地点/江苏徐州名称/淮海战役策略/围困敌军二十七万人后,暂缓攻势,旨在干扰敌方主帅对战局之判断,诱其作出错误决策结果/淮海战役历时六十五天,歼灭敌军五十五万五千人。毛..
中间突破:不显示主攻目标·第四十一计
中间突破:不显示主攻目标·第四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到一九四九年四月,共军是如此“排座次”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刘少奇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周恩来副主席兼副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参谋长:聂荣臻、..
奔袭运动:两翼合围奏寄功·第四十计
奔袭运动:两翼合围奏寄功·第四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一月地点/东北地区名称/辽沈战役兵力对照/七十万对五十五万策略/先克锦州,再围歼沈阳援军,乘胜追击攻陷沈阳结果/共歼敌四十七万馀人,占领会东北看官,我们说过,毛泽东的对手亦有雄才大略..
攻其一点:迅速争得主动权·第三十九计
攻其一点:迅速争得主动权·第三十九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八年十月地点/锦州名称/辽沈战役之锦州之战策略/攻锦州以迫沈阳、长春之敌军来援,分散其主力而围歼之结果/攻陷锦州,关闭东北大门,有利两翼作战看官,毛泽东要席卷神州大陆,当然得扩军备战。共军虽节..
能伸能缩:提前包围又拖后·第三十八计
能伸能缩:提前包围又拖后·第三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八年七月~一九四九年四月地点/山西太原名称/太原战役策略/配合全面战况,围太原而不攻陷,可取而不取结果/封锁太原半年馀,一发动攻击,五天即攻陷秋季攻势另一役是太原战役,那是另一场出色的攻坚战。..
攻城打援:节节堵击为至要·第三十七计
攻城打援:节节堵击为至要·第三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八年九月地点/山东济南名称/济南战役策略/层层围堵,防止被围之敌军窜逃,并阻截援军结果/经八昼夜攻克济南,共溃敌八万四千馀人,随即“赤化”山东全境毛泽东根据战况及时电示:“为预先准备在我军 攻..
快刀斩麻:予敌毁灭性打击·第三十六计
快刀斩麻:予敌毁灭性打击·第三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敌人。”旨在不予敌人有些微翻身机会看官,一九四七年十月的毛泽东,气焰万丈,咄咄逼人,他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声称共军“现已大举反攻”、“南线我军已向长江流域进..
长驱直入:利刃插进敌心脏·第三十五计
长驱直入:利刃插进敌心脏·第三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七年六月~八月地点/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大别山区策略/舍弃后方,中央突破敌阵后即长驱直入,直趋大别山区立足结果/深入国民党统治区之心脏地带—大别山,建立根据地 。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国共相煎形势..
蘑菇战术:空城计人地皆存·第三十四计
蘑菇战术:空城计人地皆存·第三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七年地点/陕甘宁共区大本营——延安兵力对照/二万馀对二十三万策略/暂弃延安,主力隐蔽游走,伺机突袭,待敌军兵疲粮缺时予以痛击结果/历时一年馀,收复延安,歼敌十万看官,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务请牢记..
随机应变:将对手截成数段·第三十三计
随机应变:将对手截成数段·第三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七年二月地点/鲁中莱芜地区策略/伏击突围之敌,截成数段逐一歼灭结果/歼灭敌军七旅六万馀人二月五日,陈毅、粟裕、谭震林向毛泽东提出三个作战方案—— 第一方案,以一个纵队进攻白塔埠附近的郝鹏举部,..
大步进退:摆脱被动争主动·第三十二计
大步进退:摆脱被动争主动·第三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时间/一九四六年七月~一九四七年一月 地点/华东解放区 策略/大步前进,大步后退,摆脱被动,争取主动,大举消灭进犯敌军 结果/歼敌三十馀万人 共军按照毛泽东这一套行事,果然颇有斩获。 一九四六年七月,..
牛刀杀鸡:集中兵力歼敌军·第三十一计
牛刀杀鸡:集中兵力歼敌军·第三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六年八月~九月地点/晋冀鲁豫共区名称/定陶战役兵力对照/四个纵队十馀万人对十四个整编师约三十万人策略/以三~六倍之绝对优势乒力,逐个歼灭孤立之敌军结果/歼敌一万七千馀人,国民党军溃退看官,前面..
让开大路:占领不当眼地方·第三十计
让开大路:占领不当眼地方·第三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羽翼未丰时退出城市与交通干线,仅于偏远之农乡巩固根据地结果/乡村包围城市之策略完全成功看官,我们要研究国共相煎的历史,必须两党的史书同时找来看,进行比较,作出分析,才能真正客观地认识历史。前文提到..
养精蓄锐:候敌饥疲再割歼·第二十九计
养精蓄锐:候敌饥疲再割歼·第二十九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十一月二日地点/华北平汉铁路线名称/平汉战役策略/被围困之敌军组织严密,采取逐点割歼和渗透突击,削弱敌军,再伺机一举歼之结果/被围国民党军大部被歼十月二十二日,敌军第一梯队的..
钳形夹击:先阻敌梯队增援·第二十八计
钳形夹击:先阻敌梯队增援·第二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十一月二日地点/华北平汉铁路线名称/平汉战役策略/利用地方武装和民兵阻挠敌军前进,并干扰其后援结果/共军主力从容集结,部署战场,反被动为主动抗战胜利后,国共又开始相煎了,表面..
穷寇必追:猛烈扩大解放区·第二十七计
穷寇必追:猛烈扩大解放区·第二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五年八月策略/趁日军溃退时全力进攻敌寇,扩展解放区结果/日伪统治区多被共军收复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他指出,由于苏联宣布对日作战,中国抗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
摧坚陷阵:全面缩小敌占区·第二十六计
摧坚陷阵:全面缩小敌占区·第二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月策略/削弱日、伪,发展共军,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看官,毛泽东在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的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胸有成竹,似乎胜券在握,宣称共军已成抗战主力。他慷慨激昂地说:“..
门前扫雪:挤走卧榻旁敌寇·第二十五计
门前扫雪:挤走卧榻旁敌寇·第二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四年地点/华北、华中、华南共区策略/日军进行大规模扫荡,深入共军根据地,毛泽东下令反攻,逐出日军 结果/共军乘胜追击,共区反得以扩大 看官,毛泽东遇到的军事敌手,绝非草包饭桶,“你有张良计,我..
敌进我进:深入敌后之敌后·第二十四计
敌进我进:深入敌后之敌后·第二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深入敌占区,吸收敌军无暇顾及之衣村百姓,发展实力,骚扰驻城敌军。结果/抗战胜利,共军由数万发展为九十一万,另有民兵二百馀万,自卫军一千万。看官,要谈毛泽东兵法,是时时要谈民兵的。毛泽东经常都鼓吹..
大刀阔斧:破袭交通攻据点·第二十三计
大刀阔斧:破袭交通攻据点·第二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集中优势兵力,于敌后破袭交通,摧毁据点结果/毙伤日、伪军三万人,俘一千七百馀人,使日、伪军淹没在大破袭的火网中,使八路军的声威大增。看官,毛泽东平生大骂国民党不下十万八千次,但他有时口骂心不骂,..
兵不厌诈:不要蠢猪式仁义·第二十二计
兵不厌诈:不要蠢猪式仁义·第二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采取一切有利于己之手段,以求最后胜利看官,你听过宋襄公的故事吗?宋襄公是春秋时代宋国的国君。公元前六三八年,宋国与强大的楚国作战,宋兵已经排列成阵,楚兵正在渡河。宋国有一个官员认为楚兵多宋兵少,..
持久抗战:以空间换取时间·第二十一计
持久抗战:以空间换取时间·第二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策略/抗日战争不得求速胜,须作持久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看官,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犬牙交错的战争”。其错综复杂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哪里?毛泽东指出,具体表现为:有我军在内线和外线对敌人的夹..
迂回包围:断一指胜伤十指·第二十计
迂回包围:断一指胜伤十指·第二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八年四、五月地点/山西河防兵力对照/八路军九千人对日军一个旅团策略/迂回敌后包围伏击结果/重创日军,确保河防。看官,毛泽东看问题总是与人不同,自成一格。他在分析抗日战争时,曾经妙论“包围”。毛泽..
神出鬼没:深入敌后建基地·第十九计
神出鬼没:深入敌后建基地·第十九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名称/敌后游击战策略/在敌后全面建立游击根据地,重创日军结果/以少数兵力牵制日军数倍部队。看官,毛泽东到陕北后,就明确提出抗战方略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他指示周恩来:“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七年十月地点/山西忻口名称/忻口会战兵力对照/国共联军对日军策略/共军主力于日军后侧方骚扰,破坏其交通补给线结果/日军补给切断,被迫败退。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英国记者贝特兰,..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无胜战把握时,不死守固定领土、固定作战线。看官,毛泽东这个人,用反语来说,堪称“诡计多端”,他提倡运动战。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首先看准红军作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作战线的不固..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形势不利时先行退却,避敌主力。一旦窥见敌方弱点,有把握战胜才打第一仗,务求一战而胜,壮己势,挫敌势,先声夺人看官,毛泽东在宣传时,常说红军“伟大”,但在打仗时,他却强调红军“弱小”。要以弱胜强,殊..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战略退却,形势弱时先予退让,保存军力,静待反攻时机,再一举溃敌。看官,毛泽东在陕北的第二年,即一九三六年,著书立说,写成一本可以与古代《孙子兵法》媲美的兵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本书集毛..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六年二月~三月。地点/山西汾河河谷地区。名称/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兵力对照/一万二千对七个师。策略/高喊抗日口号,制造舆论。得手后立即回师,呼吁停战议和。结果/消灭阎锡山七个师 ,歼一..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八月地点/甘肃大草地策略/出敌之意,化不可能为可能结果/穿越大草地,摆脱包围网,免除被歼灭之危机。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七日,毛泽东指挥红军过大草地:目的是陕西省北部。毛泽东首先指示先遣团:“北..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地点/四川大渡河策略/以急行军制敌机先,抢占要塞结果/强越大渡河。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继续向大渡河挺进。看官,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又号“了了”,意为“成功便了..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月地点/贵州、云南、四川兵力对照/三万对数十万策略/制造烟幕,隐藏动向结果/突破围堵,渡金沙江入四川。看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古而然,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刚刚掌握中共党..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十月,共三百六十八天地点/从江西出发至陕西止,历十一省、二万五千华里名称/二万五千里长征策略/大撤退,大转移结果/虽丧失根据地,但保住实力,伺机翻身。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总指挥/李德、博古兵力对照/十万人对一百万大军、二百架飞机策略/面对绝对优势敌人,不固守死阵线,必先放弃土地、转进待机, 以..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一年七月~九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三十万策略/诱敌深入,择虚而噬结果/历时三月,共歼国民党军三万馀,缴枪一万四千。从一九三一年七月开始,蒋介石自任..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一年五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二十万策略/以机动转进分散敌方主力,再伺机逐一歼灭结果/历时十五天,五仗全胜,缴枪两万馀看官,毛泽东还有一首词《渔家傲·..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另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九年八月地点/江西井冈山名称/黄洋界保卫战兵力对照/二个连对一个师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及动员地方民众结果/确保井冈山看官,毛泽东有首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八年地点/江西永新兵力对照/两营兵力对国民党军十一个团策略/利用山险地形和广大民众掩护,采四面游击战术结果/牵制国民党军二十五天。那年五月,毛泽东提出了他的兵法中最重要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地点/江西三湾村、井冈山策略/先在农村建立武装力量,再以乡村包围城市,扩展地盘结果/建立红色政权的雏形看官,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是不想以卵击石,避免工农革命军全军覆灭,..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地点/湖南省策略/将工农武装化整为零,就地潜伏,等待时机结果/保存了工农武装的实力。看官,一九二七年夏,国共两党反目相煎,中共指蒋介石之“清党”为“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杀。毛泽东本来..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