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寇必追:猛烈扩大解放区·第二十七计

繁体

穷寇必追:猛烈扩大解放区·第二十七计

作者:刘济昆

出自————《***兵法》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时间/一九四五年八月策略/趁日军溃退时全力进攻敌寇,扩展解放区结果/日伪统治区多被***收复

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他指出,由于苏联宣布对日作战,中国抗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必须放手组织武装工作队,成百队成千队地深入敌后之敌后,组织人民,破击敌人的交通线,配合正规军作战。必须放手发动沦陷区的千百万群众,立即组织地下军,准备武装起义,配合从外部进攻的军队,消灭敌人。”

八月十日和十一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关于受降和对日展开全面反攻等七道命令,要求各共区抗日武装部队向其附近日、伪军送出通牒,限他们于一定时间内缴械投降。如遇日、伪军拒降,即应予以坚决消灭,各共区抗日部队进入日、伪侵占的城镇要塞后,由部队司令员实施军事管制。

***和***总部的指示和命令下达后,各解放区立即组织反攻大军,向日、伪发出最后通牒,陆续发起猛烈的全面反攻。

晋察冀军区于八月十一日向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发出最后通牒,限其在四十八小时内令所属日军缴械投降。在日军拒降后,晋察冀军区以主力十一万馀人和民兵六十三万馀人,对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一部攻夺大同、丰镇、集宁、商都等城,一部配合晋绥解放区的部队攻太原,一部包围北平,一部攻张家口、张北、多伦、沽源,一部攻唐山、秦皇岛、葫芦岛等地。一部攻天津、塘沽,一部攻石家庄、保定。

晋绥军区于八月十一日向附近日、伪军送出限令投降的最后通牒。二十四小时后,晋绥共区部队一部向平绥路以北进攻,一部沿黄河北上攻击归绥,一部在南线由同蒲路西侧反攻太原。八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先后攻克太原市外围的日军据点,并一度攻入太原市以南的普源县城,对太原形成包围。

晋冀鲁豫共区部队于八月十三日开始对日、伪军全面反攻。为了加强这个地区的军事指挥,中共中央于八月二十日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任命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同时,恢复冀南军区。在新的军区指挥下,各地的反攻更加密切配合。太行部队一部向新乡、博爱段进攻,并于十六日晚突入博爱城内,一部向太原进攻。太岳部队于八月二十日进抵平遥,随即向平遥、介休地区之间的日、伪军进攻,以策应晋绥军区部队进攻太原,同时切断介休至临汾段的同蒲铁路交通。冀鲁豫部队一部相机进攻开封、新乡、安阳、邯郸,一部配合山东解放区的部队攻济南。冀南部队首先对运河以东的伪军展开进攻,接着攻击临清城,突入城内,并截歼逃敌大部。

山东军区干八月十一日部署了全面反攻的任务,随即将山东军区主力与基干部队编成山东野战兵团,动员十万民兵组成数十个临时脱离生产的“子弟兵团”,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以五路大军向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鲁中部队组成第一路军,向济南到兖州沿线进攻;滨海部队组成第二路军,分别配合胶东部队和新四军进攻青岛、连云港;胶东部队组成第三路军,向青岛外围及胶东半岛沿海各城市进攻;渤海部队组成第四路军,向济南沧州沿线进攻;鲁南部队组成第五路大军,向津浦路徐州至兖州段进攻。

在华中,从八月中旬开始,新四军的苏浙军区、淮北军区、苏北军区、苏中军区、鄂豫皖赣军区、河南军区等所属部队,分别向长江两岸、津浦路南段、陇海路东段及沪宁铁路等各地的日、伪军举行反攻,直逼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光复了华中地区大片国土。

在华南,从八月十四日起,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等集中主力,分别向广九路沿线、东江两岸、雷州半岛的日、伪军据点展开猛烈进攻,扩大了共区,直逼广州、汕头、海口等地。

从八月十一日到十月十日的两个月内,***收复国土三十一万五千二百平方公里,解放人口一千八百七十一万七千人,收复城市一百九十座,毙伤敌伪二十三万多人。

此外,***从各共区抽调大批部队和干部,长驱直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八月十一日,蒋介石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擅自行动”。

八月十三日,***总部的司令朱德、副司令彭德怀致电蒋介石,坚拒其命令。

八月十五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同日,朱德命令在南京的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及其所属一切部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听候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的命令,向***投降。同时,朱德致美、英、苏三个政府说帖,声明***有权接受被其包围之日、伪军队的投降。

九月二日,在东京湾的美***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天皇、日本政府和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日军一百二十八万人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能伸能缩:提前包围又拖后·第三十八计

能伸能缩:提前包围又拖后·第三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八年七月~一九四九年四月地点/山西太原名称/太原战役策略/配合全面战况,围太原而不攻陷,可取而不取结果/封锁太原半年馀,一发动攻击,五天即攻陷秋季攻势另一役是太原战役,那是另一场出色的攻坚战。..

攻城打援:节节堵击为至要·第三十七计

攻城打援:节节堵击为至要·第三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八年九月地点/山东济南名称/济南战役策略/层层围堵,防止被围之敌军窜逃,并阻截援军结果/经八昼夜攻克济南,共溃敌八万四千馀人,随即“赤化”山东全境毛泽东根据战况及时电示:“为预先准备在我军 攻..

快刀斩麻:予敌毁灭性打击·第三十六计

快刀斩麻:予敌毁灭性打击·第三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敌人。”旨在不予敌人有些微翻身机会看官,一九四七年十月的毛泽东,气焰万丈,咄咄逼人,他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声称共军“现已大举反攻”、“南线我军已向长江流域进..

长驱直入:利刃插进敌心脏·第三十五计

长驱直入:利刃插进敌心脏·第三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七年六月~八月地点/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大别山区策略/舍弃后方,中央突破敌阵后即长驱直入,直趋大别山区立足结果/深入国民党统治区之心脏地带—大别山,建立根据地 。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国共相煎形势..

蘑菇战术:空城计人地皆存·第三十四计

蘑菇战术:空城计人地皆存·第三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七年地点/陕甘宁共区大本营——延安兵力对照/二万馀对二十三万策略/暂弃延安,主力隐蔽游走,伺机突袭,待敌军兵疲粮缺时予以痛击结果/历时一年馀,收复延安,歼敌十万看官,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务请牢记..

随机应变:将对手截成数段·第三十三计

随机应变:将对手截成数段·第三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七年二月地点/鲁中莱芜地区策略/伏击突围之敌,截成数段逐一歼灭结果/歼灭敌军七旅六万馀人二月五日,陈毅、粟裕、谭震林向毛泽东提出三个作战方案—— 第一方案,以一个纵队进攻白塔埠附近的郝鹏举部,..

大步进退:摆脱被动争主动·第三十二计

大步进退:摆脱被动争主动·第三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时间/一九四六年七月~一九四七年一月 地点/华东解放区 策略/大步前进,大步后退,摆脱被动,争取主动,大举消灭进犯敌军 结果/歼敌三十馀万人 共军按照毛泽东这一套行事,果然颇有斩获。 一九四六年七月,..

牛刀杀鸡:集中兵力歼敌军·第三十一计

牛刀杀鸡:集中兵力歼敌军·第三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六年八月~九月地点/晋冀鲁豫共区名称/定陶战役兵力对照/四个纵队十馀万人对十四个整编师约三十万人策略/以三~六倍之绝对优势乒力,逐个歼灭孤立之敌军结果/歼敌一万七千馀人,国民党军溃退看官,前面..

让开大路:占领不当眼地方·第三十计

让开大路:占领不当眼地方·第三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羽翼未丰时退出城市与交通干线,仅于偏远之农乡巩固根据地结果/乡村包围城市之策略完全成功看官,我们要研究国共相煎的历史,必须两党的史书同时找来看,进行比较,作出分析,才能真正客观地认识历史。前文提到..

养精蓄锐:候敌饥疲再割歼·第二十九计

养精蓄锐:候敌饥疲再割歼·第二十九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十一月二日地点/华北平汉铁路线名称/平汉战役策略/被围困之敌军组织严密,采取逐点割歼和渗透突击,削弱敌军,再伺机一举歼之结果/被围国民党军大部被歼十月二十二日,敌军第一梯队的..

钳形夹击:先阻敌梯队增援·第二十八计

钳形夹击:先阻敌梯队增援·第二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十一月二日地点/华北平汉铁路线名称/平汉战役策略/利用地方武装和民兵阻挠敌军前进,并干扰其后援结果/共军主力从容集结,部署战场,反被动为主动抗战胜利后,国共又开始相煎了,表面..

摧坚陷阵:全面缩小敌占区·第二十六计

摧坚陷阵:全面缩小敌占区·第二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月策略/削弱日、伪,发展共军,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看官,毛泽东在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的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胸有成竹,似乎胜券在握,宣称共军已成抗战主力。他慷慨激昂地说:“..

门前扫雪:挤走卧榻旁敌寇·第二十五计

门前扫雪:挤走卧榻旁敌寇·第二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四四年地点/华北、华中、华南共区策略/日军进行大规模扫荡,深入共军根据地,毛泽东下令反攻,逐出日军 结果/共军乘胜追击,共区反得以扩大 看官,毛泽东遇到的军事敌手,绝非草包饭桶,“你有张良计,我..

敌进我进:深入敌后之敌后·第二十四计

敌进我进:深入敌后之敌后·第二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深入敌占区,吸收敌军无暇顾及之衣村百姓,发展实力,骚扰驻城敌军。结果/抗战胜利,共军由数万发展为九十一万,另有民兵二百馀万,自卫军一千万。看官,要谈毛泽东兵法,是时时要谈民兵的。毛泽东经常都鼓吹..

大刀阔斧:破袭交通攻据点·第二十三计

大刀阔斧:破袭交通攻据点·第二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集中优势兵力,于敌后破袭交通,摧毁据点结果/毙伤日、伪军三万人,俘一千七百馀人,使日、伪军淹没在大破袭的火网中,使八路军的声威大增。看官,毛泽东平生大骂国民党不下十万八千次,但他有时口骂心不骂,..

兵不厌诈:不要蠢猪式仁义·第二十二计

兵不厌诈:不要蠢猪式仁义·第二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采取一切有利于己之手段,以求最后胜利看官,你听过宋襄公的故事吗?宋襄公是春秋时代宋国的国君。公元前六三八年,宋国与强大的楚国作战,宋兵已经排列成阵,楚兵正在渡河。宋国有一个官员认为楚兵多宋兵少,..

持久抗战:以空间换取时间·第二十一计

持久抗战:以空间换取时间·第二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策略/抗日战争不得求速胜,须作持久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看官,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犬牙交错的战争”。其错综复杂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哪里?毛泽东指出,具体表现为:有我军在内线和外线对敌人的夹..

迂回包围:断一指胜伤十指·第二十计

迂回包围:断一指胜伤十指·第二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八年四、五月地点/山西河防兵力对照/八路军九千人对日军一个旅团策略/迂回敌后包围伏击结果/重创日军,确保河防。看官,毛泽东看问题总是与人不同,自成一格。他在分析抗日战争时,曾经妙论“包围”。毛泽..

神出鬼没:深入敌后建基地·第十九计

神出鬼没:深入敌后建基地·第十九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名称/敌后游击战策略/在敌后全面建立游击根据地,重创日军结果/以少数兵力牵制日军数倍部队。看官,毛泽东到陕北后,就明确提出抗战方略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他指示周恩来:“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

东西突击:主力使用于侧面·第十八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七年十月地点/山西忻口名称/忻口会战兵力对照/国共联军对日军策略/共军主力于日军后侧方骚扰,破坏其交通补给线结果/日军补给切断,被迫败退。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延安接见英国记者贝特兰,..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

领土流动:打不赢敌人就走·第十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无胜战把握时,不死守固定领土、固定作战线。看官,毛泽东这个人,用反语来说,堪称“诡计多端”,他提倡运动战。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他首先看准红军作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作战线的不固..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

瓮中捉鳖:第一仗务必打赢·第十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形势不利时先行退却,避敌主力。一旦窥见敌方弱点,有把握战胜才打第一仗,务求一战而胜,壮己势,挫敌势,先声夺人看官,毛泽东在宣传时,常说红军“伟大”,但在打仗时,他却强调红军“弱小”。要以弱胜强,殊..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

退让一步:察敌破绽再进攻·第十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策略/战略退却,形势弱时先予退让,保存军力,静待反攻时机,再一举溃敌。看官,毛泽东在陕北的第二年,即一九三六年,著书立说,写成一本可以与古代《孙子兵法》媲美的兵书:《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本书集毛..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

得手回师:停战议和共抗日·第十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六年二月~三月。地点/山西汾河河谷地区。名称/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兵力对照/一万二千对七个师。策略/高喊抗日口号,制造舆论。得手后立即回师,呼吁停战议和。结果/消灭阎锡山七个师 ,歼一..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

深入不毛:敌方无从摸底细·第十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八月地点/甘肃大草地策略/出敌之意,化不可能为可能结果/穿越大草地,摆脱包围网,免除被歼灭之危机。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七日,毛泽东指挥红军过大草地:目的是陕西省北部。毛泽东首先指示先遣团:“北..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

兵贵神速:三步并作两步走·第十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地点/四川大渡河策略/以急行军制敌机先,抢占要塞结果/强越大渡河。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继续向大渡河挺进。看官,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又号“了了”,意为“成功便了..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第一计·第十一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月地点/贵州、云南、四川兵力对照/三万对数十万策略/制造烟幕,隐藏动向结果/突破围堵,渡金沙江入四川。看官,春风得意马蹄疾,人逢喜事精神爽,自古而然,毛泽东也不例外。他刚刚掌握中共党..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

万里长跑:战略转移保实力·第十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九三五年十月,共三百六十八天地点/从江西出发至陕西止,历十一省、二万五千华里名称/二万五千里长征策略/大撤退,大转移结果/虽丧失根据地,但保住实力,伺机翻身。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主..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寸土不争:将欲取之先予之·第九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总指挥/李德、博古兵力对照/十万人对一百万大军、二百架飞机策略/面对绝对优势敌人,不固守死阵线,必先放弃土地、转进待机, 以..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虚弱·第八计 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一年七月~九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三十万策略/诱敌深入,择虚而噬结果/历时三月,共歼国民党军三万馀,缴枪一万四千。从一九三一年七月开始,蒋介石自任..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

将来兵挡:游击战加运动战·第七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三一年五月地点/江西苏区红军中央根据地名称/反国民党第二次围剿兵力对照/三万对二十万策略/以机动转进分散敌方主力,再伺机逐一歼灭结果/历时十五天,五仗全胜,缴枪两万馀看官,毛泽东还有一首词《渔家傲·..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

捕鱼撒网:随时打开又收拢·第六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另一首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

草木皆兵:党与群众军事化·第五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九年八月地点/江西井冈山名称/黄洋界保卫战兵力对照/二个连对一个师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及动员地方民众结果/确保井冈山看官,毛泽东有首词《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

敌进我退:隐势藏形山林中·第四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八年地点/江西永新兵力对照/两营兵力对国民党军十一个团策略/利用山险地形和广大民众掩护,采四面游击战术结果/牵制国民党军二十五天。那年五月,毛泽东提出了他的兵法中最重要的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

武装割据:石头击破大水缸·第三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一九二九年地点/江西三湾村、井冈山策略/先在农村建立武装力量,再以乡村包围城市,扩展地盘结果/建立红色政权的雏形看官,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是不想以卵击石,避免工农革命军全军覆灭,..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

逼上梁山:枪杆子里出政权·第二计作者:刘济昆出自————《毛泽东兵法》出自————《现代军事理论》时间/一九二七年地点/湖南省策略/将工农武装化整为零,就地潜伏,等待时机结果/保存了工农武装的实力。看官,一九二七年夏,国共两党反目相煎,中共指蒋介石之“清党”为“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杀。毛泽东本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